时间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柳氏新闻 | 柳下传人 | 柳氏通谱 | 柳下书堂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氏名人 | 河东柳氏 | 韩国柳氏 | 台湾柳氏 | 海外柳氏 | 其他柳氏
柳氏研究 | 柳氏家谱 | 柳氏祠堂 | 柳氏寻根 | 柳氏墓地 | 柳氏家训 | 柳氏行辈 | 柳氏风俗 | 柳下惠研究 | 柳宗元研究 | 香山文化部落
柳永研究 | 柳贯研究 | 柳公权研究 | 柳亚子研究 | 和圣书院 | 谱牒学堂 | 万姓归宗 | 唐宋遗风 | 京城游学堂 | 曹聚仁研究 | 中华善业联盟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 弘扬祖德振兴家族恪守家训,传承家风!和圣惠公,孔孟推崇; 展柳一家,天下大同!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天下柳氏一家亲,齐心协力修通谱!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中华柳氏商会 中华柳氏文化研究会 中华柳氏书画家联谊会
 柳氏新闻
《竹颂》喜迎春——北大张兴根先生墨竹集面世
发表日期:2017/1/25 新闻来源:天下柳家人

疾风知劲草  《竹颂》迎新春


——北大张兴根先生画集《竹颂》面世
                     柳哲


     

   金鸡报晓,万物回春!2017年春节之际,中国计划出版社隆重出版了原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知名画家张兴根先生的画集《竹颂——张兴根墨竹集》。疾风知劲草,《竹颂》迎新春!这是张兴根先生个人的一大喜事,也是北京大学的一大喜事,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界的一大喜事。


德高望重的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著名文史学家袁行霈先生为画集《竹颂》书名题签,为画集增色不少。张兴根先生同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吴山明先生亦为《张兴根墨竹集》题写书名。浦江书画界后起之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刊》副主编吴建明先生,为祝贺乡贤张兴根先生八十寿辰,精心创作了一幅题为《仁者寿》的花鸟画精品佳作,附载于后,以示敬仰之情与祝贺之意!张兴根先生同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永璘先生,北京大学教授黄诚楚先生等先后为画集作序。



张兴根先生,1937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七里乡田龙村。1956年2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上海服役。1960年5月,进入北大无线电系深造,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北大党委机关、北大学报编辑部、北大中文系等单位就职,直至1997年退休。张兴根先生退休后,退休不退志,乐心于公益事业,潜心于北大校史研究,以诗文书画为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单单墨竹精品,就达200余幅。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这次收入《竹颂——张兴根墨竹集》约一百幅作品,多为退休之后的力作,精华之中的精华,经过先生反复遴选与审定,出版这本画集。


张兴根先生青年时期,受外祖母、母亲等家人的艺术熏陶,加之浦江乃书画之乡,民间书画氛围浓厚,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为日后工作之余,吟诗作赋,挥毫泼墨,潜心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该画集,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方面,这是浙江浦江一位普通农村青年的奋斗史,以艺术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张兴根先生80年来的成长史、奋斗史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与高风亮节;第二方面,它展示了北京大学建校一百余年来,北大老校长、老教授、老校友的高尚品质与道德文章,通过诗文书画,充分体现出来;第三方面,知微见著,它更体现了以北大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百年来的心路历程、社会使命、道德担当、精神风貌,让人可以了解那个时代那些人物的人与事,管窥那个时代的缩影;第四方面,该画集,虽然不是出自专业画家之手,但他有着扎实的艺术根基,独特的艺术天赋,加之他在北大学习、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与北大文史大家交往甚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耳濡目染,好学上进,在诗文书画创作上,有别于学院派的专业人士,他不落窠臼,敢于创新,艺术创作,别具一格,典雅清新。他的诗文书画,融为一体,自成一家,成为书画园中的一朵奇葩!第五方面,这次画集收入了10余位北大名家的题词,由于当事人,多已作古,弥足珍贵。张先生创作墨竹,多与北大名家合作,他亲自作画,请友人题款,作品更具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卢永璘先生在序言中,对张兴根先生的绘画与人品,敬佩有加,溢于言表。他说:
久知先生精于绘事,尤擅墨竹,曩者曾于五院系办得见大作数帧,与众同仁亲赏,无不啧啧称善。今夏先生亲裁近年来所绘百余幅,欲以付梓,承蒙盛情,赐我先睹为快,不胜感荷!惟先生私嘱我代作小序,以弁其首。学生外行,岂敢造次,现谨将拜读大作时一点心得,呈报左右,请万勿充作序言,以污大著也。
   学生仔细展读集册中诸多画作,大都堪称佳品。意象生动,笔致劲拔,而审美风格则各异,或雄浑刚健,或俊爽清丽,或潇散澹远……盖写竹之多种精美形态,以象征优秀之人品人格也。且每幅作品皆设有精警标题、诗作,以与画面匹配交融,寄寓作者对友人之深情厚谊,更加深化了作品之审美意境。
总之,我以为这是一部厚重的、高水准写竹画册,切盼能早日付梓面世,以满足众多友人、粉丝之审美需求。然窃闻相关编辑朋友对出版此书,或尚存些许疑虑,鄙意以为大可不必。此书之出,定能赢得广大读者、收藏者之青睐,为书局增光添彩也。因而联想到我所喜爱的晚唐李商隐一首写竹小诗,聊缀于此,以志我之感叹--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段宝林先生作为张兴根先生的同事、同龄人,对张先生的人品与画集,颇为称许。他在序言中说:
张兴根同志,从小就热爱艺术,特别喜爱画墨竹。他自学成才,广泛学习郑板桥等等古今大画家的艺术技巧,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不知用掉了多少宣纸,他画成了几百幅各种各样的国画墨竹。
最有意思的是他把北大蔡元培等众多教授先贤后昆的人格魅力,融化在墨竹的创作中:以丰姿百态的竹子造型所表现的劲拔坚挺、凌霜傲雪和谦虚正直的高风亮节,以不同的艺术结构和水墨笔法体现出北京大学传统的科学与民主和超越尘俗的先锋精神,画出了各位人物的个性特色,这是最不容易的。于此可以想见作者同许多教授结识又在创作中反复构思、精益求精、不断修改,才能达成如此功力,确实不同凡响。
画作中题词与诗画结合得很好,有时一幅画有许许多多名家的题词和签名。这更增加了这些墨竹画品的文化价值。这里的名家大师、院士教授竟然比比皆是,难以列举,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有的题词很有意思,如周祖谟教授题词:“坚韧挺秀,清风自来”、“萧疏淡雅,情韵幽深”;杨辛教授题词:“挺拔且高洁”;王学珍同志的题词:“春风竹语”;中文系主任季镇淮教授还题诗一首:“兴根先生善绘竹,贻我一幅近风绿,不可一日无此君,岁寒三友幸能赎。”
燕园书画社社长陈玉龙教授对张兴根同志当年献给周总理墨竹的题词是:“笔端宏图,眉间飞霞,伟哉总理,泽被天下。”
 
2017年春节之际,张兴根先生为世人奉献了他心血凝聚而成的《竹颂》,它是一份无价的艺术珍品,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受益无穷,也让我们倍感珍惜!祝愿张先生八十华诞,宝刀不老,永葆青春!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新时代的文化艺术大繁荣,创作出更多“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伟大艺术作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扎根燕园  情系北大 

 ——记北大中文系办公室原主任张兴根


                                   柳哲


 
     金鸡报晓,万物回春!2017年春节之际,中国计划出版社隆重出版了原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知名画家张兴根先生的画集《竹颂——张兴根墨竹集》。疾风知劲草,《竹颂》迎新春!这是张兴根先生个人的一大喜事,也是北京大学的一大喜事,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界的一大喜事。德高望重的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著名文史学家袁行霈先生为画集《竹颂》书名题签,为画集增色不少。张兴根先生同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吴山明先生亦为《张兴根墨竹集》题写书名。浦江书画界后起之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刊》副主编吴建明先生,为祝贺乡贤张兴根先生八十寿辰,精心创作了一幅题为《仁者寿》的花鸟画精品佳作,附载于后,以示敬仰之情与祝贺之意!张兴根先生同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永璘先生,北京大学教授黄诚楚先生等先后为画集作序。




      我在北大游学20周年,师友甚多,对我帮助最大、印象最深的,理所当然是张兴根先生!1937年,他出生在浙江浦江,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办公室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第一支社负责人、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理事等职。他青年入伍,1960年转业来到北大,至今已50余年。他爱岗敬业,师生景仰;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可谓是半个世纪北大情,乐于奉献留美名!


   


                     师恩难忘


     1994年9月至1996年3月,我在家乡浙江省浦江县图书馆上班,专门负责曹聚仁资料馆的筹备工作。当时,我曾写信给北大中文系,征集曹聚仁相关研究资料。信寄出后不久,意想不到是,很快就有了回音。回信的,就是时任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的张兴根先生。    

  他除了热情答复外,还邀请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撰写《曹聚仁与周作人》一文,一并寄给了我。书来信往,彼此熟悉起来。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深入研究家谱文化与乡贤曹聚仁、先祖柳贯,我决心到北大中文系深造。从信中得知我这一想法后,他积极支持。  

  1996年3月14日早上7点半,我风尘仆仆地踏入北大中文系五院。年近六旬的他,热情接待了我。帮我安顿住宿,购买生活用品,陪我熟悉校园,参观北大三角地、图书馆与未名湖,忙得不亦乐乎!他情真意挚的叮嘱,跑前跑后的身影,至今仍记忆犹新。     



 后来,他还帮我办旁听证,提供课程表,担保办借书证,推荐到北大出版社上班……。在他无私地关怀与帮助下,我自学成才的事迹,引起了《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北大游学代言人”、“北大旁听十年熬成的学者”,聊以告慰前辈的栽培之恩!   


    为了帮助全国来京的游学者,我成立了京城游学堂、中华姓氏大讲堂等公益机构。他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或提供课表,或安排住宿,或介绍教授……     


 


    2011年春天,浙江老乡、五旬“菜贩”范国梁,步我之后尘,也来北大旁听。张先生冒着大雪,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香山看望并送他一套《康熙字典》,以示鼓励。记得浦江乡友杜翔,在他的帮助下,顺利考入北大读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工作,成为学术中坚。


  


  不计其数的游学者,在他的提携帮助下,化蛹成蝶,走出了北大,走向世界各地,走向不同岗位,回首往事,感激不尽。     


                           


                   情系名家


  


  


  

   北大人文荟萃,名家云集。 张兴根先生,喜吟诗,善绘画,与诸多名师大家,交情深厚。跻身其中,耳濡目染,技艺大增。他在北大中文系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得以与林庚、季镇淮、周祖谟、季羡林、侯仁之等名家交往,并留下了不少珍贵墨宝。


  


  周祖谟曾深情款款地为其题词:“吾友兴根兄,于公事之余,颇亲绘事,尤喜画竹,香疏淡雅,情韵幽深,盖有得于胸次,不胜钦羡,聊识数语于后。”


  


  其中由张先生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风竹》,系为中科院院士、北大资深教授谢义炳先生而作,名家题赞众多,可谓堪称一绝。


  


     2007年6月6日,北大老校长周培源诞辰105周年之际,他写了《君子风范》一诗,以示缅怀。诗如此写道:“十年内乱日,四害猖獗年。总理指航道,培源器宇轩。教科兴国是,重任扛铁肩。 钉子要拔掉,湍流敢闯关。坚冰压顶时,昂首托云天。极眸环宇际,科技领吾先。几多春日夜,寐兴入眠难。理工强国本,岂可忍其瘫?横眉对魑魅,厉色斥虫顽。群雄排路障,翠竹焕新颜。华夏绘鸿图,银发著新篇。 大会及时雨,万家开笑嫣。迈步从头越,赶追莫等闲。两论新创树,五州共称贤。园丁勤沐育,桃李竞争妍。沁心护幼苗,润物毋须言。民主与科学,旗帜作指南。君子凝浩气,蕴馨惠人寰。”


     


     2011年,北大资深教授、史地泰斗侯仁之先生百岁华诞,他写诗以贺,并邀请北大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所长张振国先生书写,装裱后以此相赠,侯先生至为满意,长久挂于客厅。


     


     季镇淮先生(1913-1997),北大资深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家,著名文学评论家,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季镇淮去世前二年的1995年5月17日,应邀为张先生题词:“兴根先生善绘竹,贻我一幅《迎风绿》,不可一日无此君,岁寒三友幸能赎。题兴根先生画竹。”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著名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曾应张先生之邀,为其题书:“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兴根君属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士张青莲先生,应邀题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聃遗训。”


  


  周祖谟(1914年11月19日-1995年1月14日),字燕孙,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他手书的柳宗元《渔翁》诗书法作品一幅,尤其珍贵。柳宗元《渔翁》诗,如此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2009年,家乡浙江省级重点中学——浦江中学建校70周年。张先生亲笔给曾任北大常务副校长,时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韩启德。韩启德副委员长收信后,郑重为校庆题词,家乡父老乡亲,欢欣鼓舞,感激不尽。


  


                       宝刀不老


  


      2016年12月,他的画集《竹颂——张兴根墨竹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隆重推出,受到藏家与北大师生的青睐。张先生不独画竹高妙,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竹,寄托了北大情怀,隐喻了高尚品格。


 


      回首北大半个多世纪的难忘岁月,他感慨万千:


 


   “青年时代,我在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服役,受著名哲学家冯定先生所著《平凡的真理》的影响,对民主与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0年,我有幸进入北京大学这座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半个世纪以来,在北京大学传统和众多知名学者的道德文章熏陶下,我对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民主与科学,是迄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果,更是北京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倡导民主与科学,有助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我热爱绘画,尤其热爱画竹。我把自己对民主与科学的理解,对人生、社会和艺术的感悟,对北京大学的崇敬,都融进了画墨中。而今,我已年逾古稀。我将自己的画作,辑成一册,题为《竹颂》,敬献给我所热爱的祖国和哺育我成长的北京大学。我祈盼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照耀下,我们的祖国走向伟大复兴,北京大学在民族复兴中,建立不朽功勋。”


     


   张先生在《创造美好的燕园》一文中,如此描述美丽的燕园:


   


   “燕园的园林之美,别具一格。燕园的建筑布局及园林设计方面确有独特之处,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手法:以严谨规整的‘品’字形和四合院的基本组合方式,集中布置在山环水抱的平地上,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园中园。如西校门内办公楼,外文楼,化学北楼,德、才、均、备斋,未名湖南部的一至六院(三院和六院均为解放后扩建),水边山际点缀亭廊台榭;五二年院系调整之后,所扩建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仍延续了燕园的古建园林风格。 如南校门内的24、25楼等,布局严谨,景致幽雅,树木葱茏,既有舒适凉爽、亲切和谐的教研和居住的空间,又有山青水秀的人文环境。燕园春色无边,风景无限,凡来北大访问、参观的中外嘉宾无不交口称赞:‘燕园美’。 ”


    


  张先生历述燕园之美的同时,也毫不隐讳地指出:在北大校园的建设发展中, 由于缺乏整体的构思布局,因而陆续出现了一些败笔,如北大校史馆、逸夫二楼西南侧的理科楼群、心理学系北侧的遥感中心大白楼、百周年纪念讲堂等。他对北大了如指掌,对北大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这也是他多年来反复考察、比较、研究、思考的结果,对于北大的当政者,更是不无裨益。社会不缺乏报喜不报忧的“喜鹊”,更需要敢于直言、敢于报忧的“乌鸦”。


  


  翻看张先生的散文旧作《忍冬》,文风朴素,借物喻人,娓娓道来,读之饶有兴味,令人耳目一新。正如该文的结尾,他所感叹的一样:“啊,忍冬,我佩服你!你没有在那炎炎酷暑中低头,也没有在风雪严霜中萧索,更没有在那倒行逆施的岁月里,在那异常疯长的野草包围中屈服、退却,而是顽强抗争,使自己得以保存、成长。忍冬,这个坚强不屈的名字,你当之无愧。”张先生,何尝不是北大一株历经风雨,令人敬佩的“忍冬”呢!


  


  如今, 80岁的张先生, 宝刀不老,仍热心于公益与文化事业。不独帮助北大旁听生,对北大青年教师与退休教授,也是关怀备至;为北大未名湖的环境保护,不畏严寒,奔走呼号;为重修辛亥烈士祁耿寰墓,冒着酷暑,实地考察;为弘扬北大精神,著书立说,挥毫泼墨……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北大人无私奉献精神与高尚道德情怀!他的道德文章,他的人格操守,将永远激励着我,去追求大爱的人生!  


       


 


  (作者系谱牒学者,世界姓氏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上一篇: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纪念北京道德学社一百    下一篇:弘扬祖德 传承家风——俭廉过年传家风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免责声明:
  本栏转载相关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本身为转载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1746646817 Email:1746646817@qq.com
 柳氏新闻
· 齐心协力兴家族 携手奋进新时代
· 鼠年不易牛年牛
· 发扬三大精神,实行五道志愿!恭贺
· 梦里时时问故乡——凭吊大唐宰相柳
· 柳宗元遗恨长安
· 柳下惠长寿书著失遗考——《素书》
· 柳长忠:中国文字的精气神,让书法
· 柳永《劝学文》:养子必教,教则必
· 心正笔正 人清词清——第二届柳
· 《柳氏名门》捐赠印尼华侨企业家柳
 柳下传人
· 柳下惠“坐怀不乱” 新说
· 护墓老人与柳下惠墓
· 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
· 柳下惠家族传千年《家范》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 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 陕西蓝田后裔家谱引发柳公权墓之争
· 姓氏文化专家发现韩国柳氏根在河南
· 莫逆之交的柳下惠与孔子后人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柳氏通谱
· 《河南日报》:“和圣”柳下惠
· 柳 下 惠 的 长 寿 秘 诀
· 2020年5月30日《澳门日报》
· 柳下惠后裔在京研讨先祖和圣柳下惠
·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参与支持在北大
· “胶东郡望”:十世封侯的高疃柳氏
· 柳氏家谱目录
· 男子自称柳下惠后人来南昌寻同宗(
· 家谱寻根 给自己找个位置(组图)
· 揭开柳下惠家谱之谜
 友情链接
聚韩网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河东集 | 濮阳柳氏文化专题 | 李氏网 | 柳宗元文化专题 | 万家姓柳姓专题 | 中华大族谱

网站简介 | 广告合作 | 招聘信息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天下柳家人qq群81675324

天下柳家人网站http://www.txljr.com

咨询热线13051818154(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