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柳氏新闻 | 柳下传人 | 柳氏通谱 | 柳下书堂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氏名人 | 河东柳氏 | 韩国柳氏 | 台湾柳氏 | 海外柳氏 | 其他柳氏
柳氏研究 | 柳氏家谱 | 柳氏祠堂 | 柳氏寻根 | 柳氏墓地 | 柳氏家训 | 柳氏行辈 | 柳氏风俗 | 柳下惠研究 | 柳宗元研究 | 香山文化部落
柳永研究 | 柳贯研究 | 柳公权研究 | 柳亚子研究 | 和圣书院 | 谱牒学堂 | 万姓归宗 | 唐宋遗风 | 京城游学堂 | 曹聚仁研究 | 中华善业联盟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 弘扬祖德振兴家族恪守家训,传承家风!和圣惠公,孔孟推崇; 展柳一家,天下大同!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天下柳氏一家亲,齐心协力修通谱!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中华柳氏商会 中华柳氏文化研究会 中华柳氏书画家联谊会
 
曹聚仁的“三不朽”——纪念曹聚仁先生诞辰115周年
发表日期:2015/6/26 新闻来源:天下柳家人

 




                                   柳哲

 

  一位人格伟岸,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毕生爱国的一位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跃于我的脑际。曹聚仁先生批评刘大杰时曾写过《标点三不朽》,在曹聚仁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我借题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是对他的深切缅怀!
  
  曹聚仁,一生扑朔迷离,富于传奇,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师与爱国人士。1900年6月26日,他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含恨病逝。曹聚仁的“三不朽”:书生报国抗外侮、心系两岸吁统一、思想独立自由魂,这“三不朽”,铸就了他不朽而辉煌的人生。
 
             书生报国抗外侮
 
    曹聚仁有诗云:“海水悠悠难化酒,书生有笔曰如刀;战地碧血成虹影,生命由来付笑嘲”。
 
    曹聚仁1915年至1921年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其间曾任学生自治会主席。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爱国火焰很快烧遍全国。20岁不到的曹聚仁当时就在杭州领导“一师”同学积极参与到爱国运动中。
 
    1925年他在上海标点出版了日本幸德秋水著的揭露帝国主义罪恶本质的政论著作《帝国主义》。1931年8月22日,曹聚仁创办《涛声》周刊,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开始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到了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接着“八·一三”淞沪抗战,曹聚仁脱下长衫,走下讲坛,走出书斋,以名教授、名作家、名学者的身份,投入抗战第一线。他于1935年上海各界组织抗日救国会时被推选为11名常务委员之一,在会上他慷慨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了!”
 
    曹聚仁换上了军装,选择了战地记者这一危险的职业,勇敢地奔向抗战的第一线。他带笔从戎,住进了与苏州河一河之隔的88师孙元良司令部,随军进退,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地为《大晚报》、《立报》等报刊撰写战地通讯。10月,他进入谢晋元524团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800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给沮丧的中国人民以兴奋与安慰。后来,他将这些亲身经历的一切写入了他编的《中国抗战画史》中,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曹聚仁受聘任战地特派员。随战线变动,也逐日往西往北退去,赶上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1938年4月7日,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首发者就是曹聚仁。消息见报后,举国若狂。接着,曹聚仁的《台儿庄巡视记》长篇报道,于9日又在全国各报刊出。
 
    曹聚仁用他的笔直接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正义战争,直到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人宣告胜利、日本侵略者失败而结束。曹聚仁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于1947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抗战画史》,留下了大量的日本侵华的罪证和中国人抗日英雄事迹,差不多是第一部内容完备、见解独到的中国抗战史著。
 
    心系两岸吁统一
 
    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去了香港。行前,他曾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境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这一去结果就是羁留港澳22年,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直至1972年在澳门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曹聚仁是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
 
    1956年至1959年,一般人都认为曹聚仁先后六次(据有关人士透露,实不止六次)被邀回内地采访,毛主席曾两次接见他,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也多次接见。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先让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及张治中将军等与曹聚仁会谈。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邀请他在颐和园夜宴。这次宴会经过,曹聚仁以《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为题写成文章,发表在1956年8月14日的《南洋商报》第三版上,接着印度尼西亚华侨主办的《生活周刊》也发表了更加详细的报道《周总理约曹聚仁在颐和园一夕谈》,正式向海外传递了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曹的报道中第一次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口号,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并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6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约曹聚仁作了长谈。毛泽东对曹聚仁在海外的言论很重视。当曹聚仁说他自己是自由主义者时,毛泽东叫他不妨再自由些。毛泽东还向他询问了许多关于蒋经国在赣南的旧事。1959年8月23日金门炮战前几天,毛主席再一次接见了他,后来他在《南洋商报》发表了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最近有一新发现,曹聚仁在上世纪50年代末曾向中央政府建议在金门重开国共和谈。披露这一秘闻的是国家安全部离休干部、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今年89的高龄的徐淡庐。徐淡庐历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驻瑞士大使馆首席参赞等职,曹聚仁从1956年到1959年多次访问大陆都是由他亲自陪同。他认为,应该重视对曹聚仁的研究和相关纪念活动,不能埋没他为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我是曹聚仁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时的历史见证人,我有日记和照片可以参考。”
 
    曹聚仁晚年在写给胞弟曹艺、原配夫人王春翠的家书中披露了许多他为两岸和谈奔波的事实:“本来,我应该回国去了,但兹事体大,北京和那边(指台湾),都不让我放手。前几年,我能把局面拖住,可说对得(住。原无,笔者补)国家了。”“我何日动身,要等总理的指示!这两日,重要的客人都走了。我是等得这么久了。前天,碰到罗主任(指罗青长,当时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是这么说的。”“我目前责任重大,只要翠(曹聚仁原配夫人王春翠)到了海外,安安过日子,不要关心我的工作,不要多担忧就好了。”(致曹艺)“我目前是替政府做事,种种都是不可以随便的。否则,我还不回国吗?我有如一个哨兵,能够说,我不站在前哨吗?”(致王春翠)
 
    正如曹聚仁在家书中坦言,他是站在前哨的海外“哨兵”。他为祖国统一事业坚守阵地到生命的最后。
 
    曹聚仁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料理他的后事,亲拟他的墓碑碑文并以“爱国人士”概括其一生,这是知者之言。罗青长称赞曹聚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思想独立自由魂
 
    曹聚仁喜欢引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也许这句话对曹聚仁是比较好的写照。
 
    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最不喜欢仰人鼻息,人云亦云。他是独立思想者,在其学术著作中,最能体现这一点。1926年出版《国故学大纲》,他整理国故,不是一味地盲目照搬,而是在批判中吸收古代的思想精髓。直到他在生命最后写成的《国学十二讲》(内地整理出版时名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仍处处闪耀着他治史之真知灼见。
 
    以史人自命的曹聚仁,一直想写一部没有“政治偏见”、超党派之争的“可信”的《现代中国通鉴》,拟分袁世凯王朝、北洋政府、国民党政权、抗战、国民党末运五编来写,结果只完成甲编出版,便赍志以殁。他在治史道路上始终寻求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拾人牙慧。
 
    曹聚仁是位传记作家,力求“说实话”,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位传主,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他写的传记有《蒋经国论》、《鲁迅评传》、《鲁迅年谱》、《蒋百里评传》、《我与我的世界》、《文坛三忆》等,字数在500万左右。这些传记都反映了曹聚仁“说实话”的风格。譬如他写的第一本蒋经国传记《蒋经国论》,就恰如其分地写出蒋经国的功过。曹聚仁既以较多的篇幅反映蒋经国在赣南实施新政时的种种业绩,也不避讳蒋经国性格的阴暗面。他写道:“一个人总有他的黑暗面的,经国那些缺点,比之那些有缺点而无优点的人们,又高出多了。”
 
    1956年,曹聚仁出版了《鲁迅评传》。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看到曹聚仁收集了不少他的资料,就问他:“你是不是准备替我写传记?”曹聚仁说:“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适当的人,但是,我也有我的写法。我想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在书中,曹聚仁直率地写道:“要把鲁迅形容得怎样伟大,也许表面上褒,骨子里反而对他嘲笑呢!”“我却不能不老实写出来,就因为我要保留史人的公正立场,不想阿附屈从某一种的说法的。”
 
    周作人非常赞许这部传记,写信给曹聚仁说:“《鲁迅评传》,现在重读一遍,觉得很有兴味,与一般的单调书不同,其中特见尤为不少,以谈文艺观与政治观尤佳,云其意见根本是‘虚无主义’的,正是十分正确。因为尊著不当他是‘神’看待,所以能够如此。”
 
    曹聚仁在另外的传记中,也体现了以平常心去叙述传记对象,包括他自己,力求客观真实,不盲目崇拜,不随意捧高或贬低。
 

  一个学者,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容易。近一个世纪以来,特立独行的自由学者又有几人?在这方面,曹聚仁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
  
  
  
  (作者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我的曹聚仁情结


    


      今年6月26日系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战地记者曹聚仁先生(1900-1972)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他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的生命里,因有了曹聚仁,不再苍白而枯寂;我的生命里,因有了曹聚仁,坎坷却富有诗意!作为一名“曹聚仁迷”,写此小文,以示缅怀!
 

     一位农村青年,追随乡贤曹聚仁的足迹,从浙江兰溪游学京城,一路风尘,一路凯歌,在北京的17年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曹聚仁(1900-1972),是一位集作家、学者、记者于一身的现代文化大师,也是一位有志于报国并毕生爱国的“爱国人士”!
 
1996年3月14日,我手提肩扛百余斤曹聚仁研究资料,负笈北大,开始了漫长的游学生涯!转眼已经17周年,虽然坎坎坷坷,但我无怨无悔!此时此刻,将我与曹聚仁的情结,诉之于笔端,既是我在北大游学17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影响我一生的先贤曹聚仁的缅怀!
 
 
 
     记得在上高中期间,曹聚仁的一本自传《我与我的世界》,如磁石般吸引了我,深深影响了我。这本书,一直伴随着我、温暖着我、激励着我,陪伴我走南闯北,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至今仍与我须臾不离!
 

1994年5月,我在家乡兰溪市横溪镇文化宫担任专职管理员时,曾发起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民办学术研究机构——兰溪市梅江文化研究中心,设立了曹聚仁研究会,开始专题研究曹聚仁。
 
1995年5月17日,浦江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曹聚仁资料馆,著名老作家夏衍,应邀亲笔题写了馆名。
 
      自从来到北大游学后,一直在搜集曹聚仁研究资料。1998年3月,我在北大开始筹办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和曹聚仁研究会,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期间,先后得到曹聚仁亲属曹艺、曹守三、曹景辉、曹雷、曹景行、曹璨、曹景滇、曹汛、王闻归,北大著名教授张岱年、季羡林、王学珍、严家炎、钱理群、费振刚,人大著名教授方汉奇,复旦著名教授蔡尚思、贾植芳以及知名人士冰心、夏衍、柯灵、程思远、童小鹏、马树礼、徐淡庐等等的无私支持。
 
  1999年,我与曹艺先生发起修缮了位于浙江兰溪蒋畈的曹聚仁故居。我为此募集了15万善款,捐赠给兰溪市人民政府。
 
  1999年7月5日,我在北京独家采访了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先生,采访稿以《周恩来为曹聚仁亲拟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为题,发表在1999年7月28日《中华读书报》上,首次披露了周恩来总理对曹聚仁先生的盖棺论定性的评语“爱国人士”。
 
  2000年3月28日,曹聚仁研究会得以挂靠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后因故停办。
 
  2000年初,我与曹艺、曹雷一道,支持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了“曹聚仁文库”。
 
  2001年3月22日,组织了“北大边缘人”系列活动,倡导北大游学,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2001年8月, 为了纪念于1931年8月22日,曹聚仁在上海创办的《涛声》创刊70周年,我在北大发起成立了北京听涛社,以继续曹聚仁先生的未竟事业。
 
  2002年7月23日前后,我自费在浙江图书馆和北京万圣书苑,先后举办了纪念曹聚仁先生逝世30周年的展览。
 
  2003年前后,为了生计,开始转向柳氏家族与中国家谱文化研究,曹聚仁研究与纪念工作,只能偶尔为之。
 
  2005年6月26日,在曹聚仁诞辰105周年之际,撰写《曹聚仁的三不朽》,以示纪念。
 
  2005年8月21日,在京举办曹艺先生逝世5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
 
2009年3月29日,在曹艺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以个人名义,在京组织了一次纪念座谈会, 并写了一首1000余字的长诗《曹艺先生诞辰百年感怀》,以示缅怀。
 

     2009年6月18日,曹艺的外孙邱宏先生,专程送来曹艺先生作品集《无悔地闯过一个世纪——曹艺文选》。随即撰写《无悔地闯过一个世纪——读 <曹艺文选>有感》一文,发表在有关报刊上,以示纪念。
 

     2010年8月21日,在京组织召开了曹艺先生逝世10周年座谈会。
 
2010年6月26日,在京组织了曹聚仁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由我创办的香山文化部落与文化中国网站,共同推出了“纪念曹聚仁先生诞辰110周年专题”。
 
 2012年7月23日,系曹聚仁逝世40周年纪念日,我给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倡议隆重纪念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得到家乡政府高度重视,感到欣慰万分!
 

在北京的20年里,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团结报》、《鲁迅研究月刊》、《文史精华》、《台声》、《香港文学》、《大公报》、《明报月刊》、《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金华日报》、《兰江导报》等数百种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各类文章数千篇,出版了《柳氏名门》等著作,其中曹聚仁研究与纪念文章,也有数百篇之多。
 

   曹聚仁先生的为人风格与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在北京,我先后发起创办了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京城游学堂、谱牒学堂、香山文化部落、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中华善业联盟、中华姓氏大讲堂等公益机构,举办过不计其数的公益活动,帮助过不计其数需要帮助的人。
 
曹聚仁的学术思想与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愿意步先贤之后尘,与他一样,做一个终生爱国无怨无悔的人,特立独行坚持己见的人,一息尚存笔耕不止的人,怀念故土知恩图报的人,转益多师自成一家的人,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的人,百折不饶愈挫愈奋的人!
 
 
 
(作者系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免责声明:
  本栏转载相关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本身为转载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1746646817 Email:1746646817@qq.com
 柳氏新闻
· 齐心协力兴家族 携手奋进新时代
· 鼠年不易牛年牛
· 发扬三大精神,实行五道志愿!恭贺
· 梦里时时问故乡——凭吊大唐宰相柳
· 柳宗元遗恨长安
· 柳下惠长寿书著失遗考——《素书》
· 柳长忠:中国文字的精气神,让书法
· 柳永《劝学文》:养子必教,教则必
· 心正笔正 人清词清——第二届柳
· 《柳氏名门》捐赠印尼华侨企业家柳
 柳下传人
· 柳下惠“坐怀不乱” 新说
· 护墓老人与柳下惠墓
· 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
· 柳下惠家族传千年《家范》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 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 陕西蓝田后裔家谱引发柳公权墓之争
· 姓氏文化专家发现韩国柳氏根在河南
· 莫逆之交的柳下惠与孔子后人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柳氏通谱
· 《河南日报》:“和圣”柳下惠
· 柳 下 惠 的 长 寿 秘 诀
· 2020年5月30日《澳门日报》
· 柳下惠后裔在京研讨先祖和圣柳下惠
·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参与支持在北大
· “胶东郡望”:十世封侯的高疃柳氏
· 柳氏家谱目录
· 男子自称柳下惠后人来南昌寻同宗(
· 家谱寻根 给自己找个位置(组图)
· 揭开柳下惠家谱之谜
 友情链接
聚韩网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河东集 | 濮阳柳氏文化专题 | 李氏网 | 柳宗元文化专题 | 万家姓柳姓专题 | 中华大族谱

网站简介 | 广告合作 | 招聘信息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天下柳家人qq群81675324

天下柳家人网站http://www.txljr.com

咨询热线13051818154(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