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电视台以《北大旁听生的“文豪梦”》为题,报道了一位十一年北大旁听生郑球洋的另类“求学”故事。他历尽磨难,顽强拚搏,通过专升本,终於梦圆北大!他的“浮出水面”,令人欣慰,不禁为他加油喝采!
节目中部分人士对他频频质疑,苛责不断,缺乏应有的同情与理解,曾经有过北大旁听经历的我,却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对他们的责难,不尽苟同!
今天的北大旁听生,他们或考研升学,或学术研究,或创办公司,或投身传媒,或从事公益┅┅,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的温铁军、亿万身价的浙江企业家温邦彦,也有出身贫寒、小学学历的青年学者王少农,出版了数十本书,在京买房,娶妻生子┅┅
我就是一位来自浙江兰溪的青年农民,只有高中学历,十七年前,为了追求学术梦想,而来北大旁听。在北大游学十六、七年中,虽谈不上功成名就,如今已出版《柳氏名门》等著作,并在海内外报刊杂上,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北大旁听生,他们怀揣梦想,秉承传统,饱受非难,历尽艰辛。
给走在路上的他们,多一份包容、理解与支持。推一把与扶一把,结果将会截然不同。历史上的北大旁听生,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名人册上,也许就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正如毛泽东,如果没有杨昌济的举荐,蔡元培的“恩准”,李大钊的关怀,邵飘萍的指引,也许他不一定能成为一代伟人;沈从文,如果没有郁达夫的“雪中送炭”、徐志摩的“慧眼识珠”,熊希龄的关爱提携,历史上也许就少了一位大文豪!我自己,在北大游学期间,也曾遭遇重重困难,有幸的是得到北大师长与亲友们的无私帮助,梦想才得以坚持!今天的北大旁听生,不要苛求别人的同情,更应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改变观念,完善自我。因为有爱,人生才有意义,脚踏实地,梦想才能实现!(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