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哲
全国上下热谈“中国梦”,不禁让我想起了爱国人士曹聚仁。著名作家曹聚仁(1900~1972),曾数十年如一日,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他赉志以殁,他的中国和平统一梦,虽然至今仍未实现,但历史不会忘记。
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社长马树礼先生为曹聚仁全家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最后他还是留在上海迎接解放,未去台湾。1950年7月,他只身奔赴香港。行前,他曾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这一去,羁留港澳,长达22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不遗余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曹聚仁是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
1956年至1959年,曹聚仁先后六次应邀回国采访,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
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邀请曹聚仁,夜宴于颐和园。这次宴会经过,曹聚仁以《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为题,发表在1956年8月14日的《南洋商报》第三版上,接着印度尼西亚华侨主办的《生活周刊》,也发表了更加详细的报道《周总理约曹聚仁在颐和园一夕谈》,正式向海外传递了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
1956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约曹聚仁作了长谈。毛泽东对曹聚仁在海外的言论很重视。当曹聚仁说他自己是自由主义者时,毛泽东叫他不妨再自由些。
直到1972年7月23日病逝,他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没能亲眼看到两岸和平统一,可谓遗憾终生!
曹聚仁逝世后,毛主席与周总理都极其关注。周总理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曹聚仁!
周恩来总理评价曹聚仁为“爱国人士”,并为其墓碑定稿:“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安排曹聚仁亲属赴港料理后事,其骨灰得以带回大陆安葬,叶落归根。
在特殊时期,事情的来龙去脉,鲜为人知。他的爱国事迹,也一度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深受乡贤曹聚仁爱国精神的感染,我义无返顾地投身曹聚仁研究事业,先后二十余年,搜集资料不计其数,采访名人数以百计,发起重修了曹聚仁故居,举办了一次又一次纪念活动。随着采访的进行,研究的深入,文章的发表,曹聚仁的爱国事迹,逐渐广为人知。
1999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原副主任罗青长先生,在其北京家中,热情接待了我。我就曹聚仁研究相关事宜,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之后,整理成文,以《周恩来为曹聚仁亲拟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为题,发表在1999年7月28日的《中华读书报》上。
罗青长还应我之邀,亲笔题词:“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曹聚仁先生的评语:‘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周恩来总理对曹聚仁的评价“爱国人士”,也通过我的这次独家采访报道,首次公布于世。
如今两岸往来频繁,高层接触不断,令人欣慰万分。让更多的人,认识与缅怀曹聚仁,更有必要。“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但愿两岸早日和平统一,告慰曹聚仁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