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郡望”:十世封侯的高疃柳氏家族
家族荣耀 彪炳史册
柳玉志 /撰文
春秋战国末年,柳下惠的后裔——鲁国贵族柳氏一支,因避战祸而迁徙胶东,在栖霞大庄头落籍。汉朝末年,大庄头柳氏长支分出北移,坐户于高疃村。自此以后,他们世代以耕读为业,过着殷实而又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到了元朝末年,由于官府的残酷统治,红巾军起义爆发,山东各地纷纷响应。1357年,安徽红巾军著名首领刘福通,派东路北伐军由海州(今连云港)经海道进军山东半岛,先攻克胶州,接着攻下莱州,占领益都路。红巾军和元朝政府军在山东展开拉锯战长达四年,红巾军曾在高疃磁山一带招兵,补充兵源。约于此时,高疃柳氏的代表人物柳崇投入反元大军之中。
柳崇先战于山东、安徽一带,1364年归附朱元璋的吴军,洪武十一年(1378)以战功提升燕山右护卫,授予百户世袭。虽然柳崇的战功和衔职不是太高,但他确是高疃柳氏由此走向270年辉煌的跬步之始。柳崇阵亡后,其子柳升替职,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任燕山右护卫。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贵族部落常派兵南下袭扰,燕王朱棣为保境安民,多次率军远征漠北,柳升随军征战,开始在洪武朝坛中崭露头角。历经大小近30战,柳升加封安远伯,职世袭。柳升再度随朱棣出征漠北是在永乐八年,此时朱棣是以大明成祖皇帝身份率军扫北,柳升第一次作为副帅从驾北征。他统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敌军后,论功晋封安远侯爵,出镇宁夏,挂平羌将军印。柳升驰骋疆场近40年,有百战胜绩在身,成为明朝开疆护国的一代名将。永乐十一年以后,柳升连续五次从驾出征,征安南(今越南),扫漠北,百战百胜,勇冠三军,功晋朝廷;他数挂大将军,帅充总官兵,创建神机营,统领当时世上最先进的战略部队;他营建北京,掌管右府,“帝宠甚厚,悦爱有加”,“诸列侯无与比者”。柳升在洪武朝至永乐朝,是其南征北扫、纵横捭阖的辉煌时期,尤其在永乐期,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达至巅峰。
柳氏阵亡于第二次征剿交址(今越南)之战中,朝廷追封融国公,谥襄愍。柳升的盖世功绩荫及后代,波及长久。其子柳溥于宣德十年(1435),承袭安远侯爵,先后挂征蛮大将军、佩平虏大将军,充总官兵,帅湖广,守广西,讨柳州,复征大藤峡,斩贼破石门,进剿陕西边寇,以宁西陲边境,累立战功,屡获封赏,及至奉诏掌右府,总帅神机营。其后,柳景于天顺五年(1461)袭封安远侯,柳文得于弘治六年(1503)承袭安远侯,柳恂嘉靖十二年(1533)袭爵安远侯,柳震嘉靖二十四年(1545)获封安远侯,柳懋勋、柳祚昌、柳绍宗分别于万历年间、天启年间、崇祯年间承袭安远侯爵。他们数挂将军印,数充总官兵,镇两广,守两湖,戍甘肃,领南京,平海南,征安南,屡立战功,数受加封。加上朝廷追封柳升曾祖、祖父的安远侯爵位,高疃柳氏一族的杰出人物,在有明一朝277年里,诞生了一公十一侯。
纵观高疃柳氏一族,以柳升为代表的诸位杰出人物的表现,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柳升的盖世功绩,奠定了他在有明一朝里开疆护国的功臣根基。高疃柳氏一族,均以柳升为荣,以柳升为豪。第二,柳升的一生百战胜绩,勇冠三军,铸就了他作为明代著名军事家、著名军事首领、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他率领的神机火炮部队,开启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先河,在当时领先欧洲200年;他开创的枪炮兵与步骑兵协同作战并在沙漠之战中大败敌军的著名战法,已赫然载入中国战争史册和世界战争史册。第三,柳升因其功勋卓著,“诸列侯无与比者”,奠定了高疃柳氏成为胶东郡望强族的社会地位。因其十世公侯的郡望家族荣耀,高疃安远侯家族史迹在《福山县志》、《登州府志》、省志以及《明史》、《明通鉴》等史籍均有传记。第四,明史277年,明兴柳氏家族门第荣光,明亡柳氏家族爵位亦绝,一个家族,一门柳氏,始终与一个皇家朝代共荣辱同兴亡,相始相终,实属罕见。
柳侯陵园 规模宏大
高疃柳氏自汉末坐村1800年来,迄今繁衍了60多代。从明初安远侯家族诞生700多年来,自柳崇——柳升——柳溥等世系算起,历有24代左右。清光绪《登州府志》卷之四十八载:(柳)升贵后,移咨山东学政,置本籍祖墓奉祀生”。此记清楚道出,高疃柳侯陵园是安远侯柳升回乡扩建,且将先逝祖辈从安徽移灵回乡,葬于祖籍墓地。高疃柳侯祖陵,历来有美丽的传说,人皆知之,盛传至今。
高疃《柳氏谱书》中有这样神奇的记载,邑崱岦山之阳,先人曾看见一只凤凰在山顶鸣叫。神仙顶南麓有柳氏祖墓地300余亩,“所可异者,古墓生侯之地”。此地历来被人认作风水宝地,传说秦始皇三次东巡腄县(今福山)时,均到过崱岦山寻宝,《山东通史》记载说:秦始皇“射鱼在芝罘海,展风在崱岦山”。古人因此记证秦始皇对腄地崱岦山流连忘返,因而崱岦山及神仙顶的传说愈加神奇,并与柳氏祖陵为生侯之地相得益彰。还有一说:“先有老北陵,后有北京城”。此一传说,说明高疃柳氏一族的兴衰与明朝休戚相关,也说明了高疃柳氏一族的悠久历史。人们都说:“老北陵风水宝地,祖上明朝代代封侯,清朝多出官员,近代优秀人才也很多。”根据家谱资料不完全统计,自明到清,有近200位柳氏人物受封为各类官阶或谥号;当代有作为的人可谓人才济济,各行各业举业不凡,优秀人物多不胜数,历代族人皆认为崱岦山祖陵地风水好。
高疃柳侯墓地合现亩270亩,祭田合现亩30亩,共计占地300亩。陵园浩大气势,南北以方石砌成高2米,墓地有林八百余株,松树参天,柏树合抱,柞树挺拔,藤绕树连,遮天盖地。附近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回忆说:“小时结伴到山上拾柴或挖野菜时,都远远地绕着陵园走,若一个人单独走,更不敢靠近。这个陵园太大了。”《福山地名志》载:柳氏陵园北部多宋(金)墓,地上似鸡笼,地下似旱井,内有石坑。中部多明墓,封土高于山,低于丘,石碑如林,供桌如台,高者近丈,桌面如床,石碑石桌大小不齐,高有一人半,明代有墓五百余丘,融国公柳升及其父祖辈、柳升的子孙以及历代安远侯皆葬于此陵。高疃侯陵明末渐落,清代再无发展。1949年土改,墓地归高疃所有。1956年石墙、石碑、石桌被拆修水利。1958年,砍树炼钢铁,平坟种地,砸碑砌墙,划归西罗格庄所有。如今是一片果园。
高疃柳氏墓地还有一处规模可与老北陵相比的老西陵,位于栖霞市法卷村西北荆山之东,坐墓时间大约晚于老北陵200年左右。到民国年间有墓400余座。荆山柳氏墓地加上祭田,合现亩240亩。墓地有古树500余株,柏繁松翠,古藤缠绕,遮天蔽日,巨荫如盖。新中国成立前后,柳氏墓地古树遭到偷伐现象严重,引起柳氏一族的高度重视,以柳运吉为代表的族人向福山县和山东省政府上书反映,十几年时间里,前后上书200余次,强烈要求阻止乱砍滥伐现象,保护古墓古树,惜最终未能阻止,500余株古树被砍伐殆尽,荡然无存。柳玉本后人保存的1951年福山县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第三三九六号)载:“法卷道茔地,亩数70亩(合现制210亩),东至包在内,西至界石,南至界石,北至沟心,系东长支合茔地。”另有约30亩祭田土地,1951年划归法卷村。
在福山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柳氏群落村庄,全村现有1300多名柳姓人,几占福山柳姓人口的三分之一,它就是“胶东郡望”诞生之地高疃村——
高疃柳侯祠堂建于明初,由柳氏第一代安远侯柳升出资建成,初建规模为三间,到明中期扩建为七间。柳侯祠堂坐落在高疃北村村中。嘉靖年间正是各地建祠立庙大盛之时,按当时朝制规定,被封王封侯的可建五间或七间;一般官阶的只能建三间;民间旺族可根据家族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建祠不能超过三间,一般家族无受封的列祖建祠为两间半。高疃柳侯祠堂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扩建,由高疃柳氏第五代安远侯柳恂按照侯爵级制标准,请人设计绘出图纸,经嘉靖帝恩准,柳恂亲自带人回乡监造,春天开工,秋后竣工。柳侯祠堂扩建时,高疃柳氏一族已有一公五侯三将军,柳氏祠堂依据公侯最高级制而建为正房七间,两侧配耳屋厢房。并由嘉靖帝特敕,屋脊上置放屋脊六兽,以示殊荣。祠前耸列石鼓,高树旗杆。祠前树立旗杆,在家族祠庙中罕见。柳侯祠堂占地合现制1.8亩,规模宏大。另有置田5亩,用以辅助祠堂管理费用的支出。祠堂坐北面南,中三间为正厅,悬宗谱,祭神位,正厅龛内供奉着历代安远侯受封圣旨。两侧联语为:胶东望族,安远世封。横眉联为:光宗耀祖。
高疃柳侯祠堂屋脊上所置屋脊六兽,也称五脊六兽。明朝规定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高疃柳氏一族因有数代公侯爵级功名,所以由皇帝特批敕建安兽之侯祠。安兽之脊叫作“仪脊”,以示殊荣。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镇脊神兽有祈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高疃祠堂屡经修缮,显示出武侯气势,多道门枕,门两边有石鼓及下马石,历届县官上任或路过,都要下马进祠拜祭。令人惋惜的是建国以后,柳侯祠堂先是被征用办小学、用于公社的办公场所,后为供销合作社食品站占用。祠堂后来年久破陋,无人出资维修,1979年被村里拆除,作为村民宅基地建了民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