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迁徙分布:
地望分布 山东河东郡。
在台湾,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
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秦朝末期,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忄炎,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
唐朝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朝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朝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
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朝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62%。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六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
柳氏历史起源:
「柳」源出 ;
第一个渊源: 出自「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鲁孝公之后有展禽,曾任鲁国士师(相当于狱官),封邑在柳下。死后缢号为「惠」。其后有「柳」氏。
据史籍《广韵》记载,春秋时气鲁国有展禽,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叫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氏,称为展氏,传至展禽这一代,食采于柳下这个地方,子孙就以柳为氏,世称柳氏。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属于以都城名为氏。
春秋时期,楚怀王之孙心,秦末大起义时被各路义军共推为首领,号义帝,建都于柳,其子孙有的以都城名柳为氏,称为柳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数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
另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柳氏郡望: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一是指今整个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三是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堂号:
河东堂:以望立堂。
愈思堂:
三豪堂:
和介堂:
锡类堂:
余庆堂:
敦伦堂:
笔谏堂:
思成堂:
敦本堂:
华林堂:
胜谿草堂:
中华姓氏大讲堂 http://www.zhxsdjt.com,http://blog.sina.com.cn/xiangshanliuzhe
天下柳家人http://www.txljr.com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天下柳家人)QQ群81675324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