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柳氏新闻 | 柳下传人 | 柳氏通谱 | 柳下书堂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氏名人 | 河东柳氏 | 韩国柳氏 | 台湾柳氏 | 海外柳氏 | 其他柳氏
柳氏研究 | 柳氏家谱 | 柳氏祠堂 | 柳氏寻根 | 柳氏墓地 | 柳氏家训 | 柳氏行辈 | 柳氏风俗 | 柳下惠研究 | 柳宗元研究 | 香山文化部落
柳永研究 | 柳贯研究 | 柳公权研究 | 柳亚子研究 | 和圣书院 | 谱牒学堂 | 万姓归宗 | 唐宋遗风 | 京城游学堂 | 曹聚仁研究 | 中华善业联盟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 弘扬祖德振兴家族恪守家训,传承家风!和圣惠公,孔孟推崇; 展柳一家,天下大同!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天下柳氏一家亲,齐心协力修通谱!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中华柳氏商会 中华柳氏文化研究会 中华柳氏书画家联谊会
 和圣书院
第七回 教周书少施尽其能 行冠礼柳季长成人
发表日期:2013/6/17 新闻来源:天下柳家人

第七回  教周书少施尽其能

        行冠礼柳季长成人

话说柳下季正在母亲怀中,忽听一个童子高喊一声:“四爷,你活着回来啦?”

柳下季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索亮,不免有些喜出望外,一个箭步上去抱住他,连捶他的后背说:“大头,你还活着?”

“不活着咋来见您呀?”

“咱俩又在一起了,太好啦!”

母亲从堂屋走出来,显然也十分激动,他对季儿说:“有索亮跟你做伴,你该不孤单了吧?”

“孤单得轻点就是了!”

少施先生闻讯走来,眼里也含着热泪,连说:“还有俩学生,还有俩学生,看来我这孤老头子还不能放下教鞭!”

夫人说:“劳驾少先生,过个十天八天你就再开课吧!”

“那时自然,那是自然!”

随后,母亲为季儿戴练冠,穿麻衣,领他来到大门外夷伯之庙。自从柳下季兄弟四人为父守丧满三年举行大祥之祭后,祭祀活动就转到这里进行。柳下季迈进庙堂,只见正中父亲木主左前侧,依次摆着大哥、二哥、三哥三个小木主。母亲让家人换上新供品,招呼季儿跪下三叩首。这一跪不要紧,柳下季竟一下大哭失声,趴倒不起,口中直喊:“哥哥呀,你们怎么撇下我不管了?”

母亲再三苦劝,他才停下哭声,站了起来。以后一连几天,柳下季都是郁郁寡欢,沉闷不语。母亲怕儿子憋出病来,催少施先生提前开课,好让季儿将情绪集中转移到学习上。

按照教柳下伯的方式,少施先生提前为柳下季讲诗,第一首仍是《关雎》,而上午却布置柳下季复习,准备下午背诵,其后便辅导索亮认字。

下午上课,少施先生点名让柳下季背诵《关雎》。柳下季站起来,不慌不忙背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很好!”少施先生称赞说。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柳下季又一口气背诵完第二章。

本来,少施先生的原意是让柳下季背诵第一章,没想到他竟连第二章也背诵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看他能背诵多少算多少吧!”

结果,第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柳下季背得滚瓜烂熟。第四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柳下季背得如行云流水一般。第五章“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柳下季也是一气呵成背完。

这一下,把少施先生着实惊得不轻,谁知让他更吃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呢!他从全诗中选出三十个字,柳下季居然全部认识。他挑出十五个字词,柳下季逐个解释得一清二楚。他再提出串讲全诗,柳下季也讲得头头是道。少施问柳下季:“这些都是我给你大哥讲课时你学会的吗?”

“是的!”柳下季腼腆地回答。

“那么我问你:这首诗本来写的是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追慕情思,可每章的前两句不是写鸟,就是写草,这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

“你哥哥在世时我还没讲过,你怎么会知道呢?先生告诉你,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是用的比兴手法。前边的比拟和譬喻与后边所写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举例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本是诗人就眼前景物作为吟咏发端的诗句,但水鸟雌雄相和而鸣也可比喻男女求偶,跟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意义上发生关联。也就是说,上两句引出了下两句,下两句道出了上两句的涵义。内容紧紧相扣,韵律朗朗上口。这首古代的民歌写得实在是太传神、太鲜活了。柳下季,学这首诗要记住比兴手法,等到将来你学写诗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手法。记住了吗?”

“记住了!”

“柳下季,学了这首诗,你从心里受到哪些启发?”

“先生,我不明白您说的意思。”

“比方说,你长大后肯定要结婚,你理想的女性是何等样人?”

“当然是窈窕淑女,既贤慧,又漂亮。”

“再进一步,你领会到什么?”

“对心爱的人就真心爱呗!”

“还有吗?”

“有呀!追求美好的东西就要不懈努力。”

“学这首诗你能领会到这么多意思,也算你没有白学,先生我也没有白教你。不过呢,先生得提醒你一句,这诗中所反映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景,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现在青年男女结婚,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特别在你这种贵族后裔家庭更是如此。先生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希望你长大后不要生搬硬套,真到河边去找‘窈窕淑女’呀!”

“先生,我不会干那等傻事。”

“这就对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少施先生想适度加快授课速度。他将先前曾教过的诗作梳理一下,有《桃夭》、《苤  》、《鹊巢》、《采苹》、《燕燕》、《相鼠》、《河广》、《木瓜》、《丘中有麻》、《风雨》、《南山》、《硕鼠》、《蟋蟀》、《鹿鸣》、《伐木》、《常棣》、《南山有台》、《鸿雁》、《巷伯》、《甫田》、《绵》、《生民》、《荡》、《玄鸟》,加上《关雎》,共计二十五首。如果柳下季能学会弄懂这些诗,就大大超过了入太学初期必须学会三首诗的要求。但是实际教下去,少施先生发现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原来,《关雎》是教的第一首诗,柳下季每次学习、背诵总是从它开始,而往往后面的还未复习即已到了下课时间,久而久之,《关雎》熟得不可再熟,而越到后面的诗就越加生疏。这使得少施先生不得不从每首诗的难易程度及柳下季的熟练程度,灵活掌握讲课进度。

在教诗的后期,少施先生从立意、手法、押韵等方面,讲解写诗的要领。并写出三个题目《小友》、《兄弟》、《田园》,让柳下季任选一题,学着做一首短诗,限两日交卷。

柳下季将所学二十五首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希望从中找出作诗的诀窍,可总不得要领,无法下笔。思来想去,改来改去,在限定时间内,柳下季终于交出了他的处女作《小友》:

身生影兮,左右不离;小友角逐,击瓦游戏。

影随身兮,前后不离;小友同行,捉虫田里。

身影动兮,两相一致;小友同学,摇头吟诗。

身影离兮,灾出疫疠;小友分隔,翘首苦思。

身影合兮,苍天荫庇;小友相聚,其乐不已。

少施先生捧读此诗,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此诗写的是你和索亮的友谊吧?”

柳下季腼腆地说:“是的。我写得不好吗?”

“写得很好!用身、影比喻小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很是妥贴。层次也很分明,步步递进,写出友谊的发展过程。韵脚也押得不错。总之,这是一首好诗。”

在以后的课余时间,柳下季又主动写出《兄弟》和《田园》两首诗,也得到少施先生好评。

与此同时,少施先生还给柳下季增加了学习内容,每天拿出两节课、一个时辰学习数字和计算。另外,每天早中晚还要从头补教柳下季学习儿童礼仪。例如,盛放佩巾的小袋,男孩是用皮制的,女孩的则用缯帛做成。从七岁开始,男女坐不同席,也不在一起吃饭。八岁时,进出门户和就席饮食,必须跟在年长者的后面,要学会谦让。九岁时,学习并懂得日历的规则。十岁,男孩衣裤不用珍贵的帛做。最重要的也是需长期坚持的是,较大男孩在未行冠礼前,每天鸡刚啼鸣时就要起来,洗脸、漱口、梳头、扎总角、结衿缨都要佩戴香囊。天色微明就要向父母请安,询问吃些什么。如果父母已吃早饭,即可退下;如果还没有吃,还要帮父母督促摆饭。

这些儿童礼仪一项一项教完后,少施先生还要从旁监督,不时检查。柳下季心领神会后,每天毫不走样地按礼仪行事。母亲欣慰地说:“这孩子是越来越懂事了!”

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二年过去,三年过去,柳下季长高了一头,他的学问也长了不少。从熟练掌握的二十五首诗中,他不仅会认会写了若干字,懂得了那些字、词的涵义,而且懂得了许多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更重要的是陶冶了性情,悟出了不少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的道理。例如,他读《相鼠》,懂得了老鼠尚且有皮,人不能无礼无仪的道理;他读《木瓜》,懂得了投桃报李、以德报德的道理;他读《硕鼠》,懂得了农夫种田辛苦,应该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道理;他读《蟋蟀》,懂得了光阴不等人,学习要抓紧的道理;他读《常棣》,懂得了兄弟情谊最值得珍惜的道理……

从十三岁这年开始,柳下季在少施先生指导下练习器乐,诵读乐歌,学跳《勺》舞。十五岁时,他又学习《象》舞和射御之法。母亲为他取出了一直珍藏的彤弓。少施先生一眼就认出,这是他跟随无骇如周时平王所赐之物。他握在手中细看,弓身红漆鲜亮,依然如初。顺手从箭袋中抽出一箭,见箭簇上残存血渍,甚为纳闷。夫人见状马上解释:“听老爷说,在季儿出生那天,他从曲阜赶回故赵聚途中,曾射获一只白鹿,因此为季儿起名为‘获’,而以‘禽’为字。”

“这张彤弓确实非同一般,不仅是周天子所赐,而且与柳下季名、字得来有关,很有纪念意义,需格外小心使用。老朽虽然力不能开弓,但拉弓射箭要领还是懂得的,我可以教柳下季。实在不行,可以让索大为他做做示范。别忘了,他可是一名射箭高手啊!”

“我一定好好向先生和索师傅学习射箭技艺。”

这时,少施先生忽然想到一件事,对柳下季说:“有一首歌颂彤弓的诗题目就叫《彤弓》,不知你愿不愿意学习?”

“我愿意!”

夫人说:“只要是好诗,少先生教就是了,管他愿意不愿意呢!”

“那好,今天练到这里,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教你《彤弓》。”

第二天上午,少施先生将《彤弓》写在木板上,竖在讲台正中墙边。诗分三章:

彤弓  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  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  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少施先生让柳下季用一上午时间将全诗抄写在竹简上。

下午,少施先生教柳下季吟咏全诗。

次日上午讲解字词。“彤——朱红色。  ——弦松开来。受——接受。贶——仰慕。飨——盛宴。右——劝敬美酒。櫜——弓袋。好——喜欢。酬——敬酒。”

第三天下午串讲。少施先生对柳下季说:“你就将诗中的彤弓想象成你的那张彤弓,而将我看作是诗中的嘉宾,这样一来,你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了。这三章分别写将弓收起来、带回家、装入袋过程中,与客人欣赏庆贺的喜悦情景,着力表现这张彤弓的无穷魅力。”然后,他从头至尾,逐句串讲。最后,他让柳下季复述一遍。

下午,练习射箭结束,柳下季边收弓边吟咏:“彤弓  兮,受言藏之;彤弓  兮,受言载之;彤弓  兮,受言櫜之。”

少施先生亦吟咏道:“鼓钟既设,一朝飨之;鼓钟既设,一朝右之;鼓钟既设,一朝酬之——可惜呀,没有人向我这个嘉宾劝酒敬酒呀!”

柳下季闻听此言不觉一怔:“先生,母亲不是给您安排每天晚饭饮一壶鲁酒吗?”

“是啊,老朽并没有说无酒,而是说无人劝酒敬酒呀!说句笑话而已,何必当真?”

听少施先生这样一解释,柳下季才放下心来,拿着弓箭回到自己的卧室。

在随后的几天里,柳下季发现少施先生话语变得越来越少,偶而还唉声叹气,似有心事一般。柳下季将这种情况告知母亲,母亲十分重视,马上找到少施先生询问。少施先生直言以告:“不瞒夫人,老朽近日确有一桩心事放不下。”

“到底何事?”

“柳下季已经十七岁,按理应该到了学习《书》的年龄,老朽担心自己学问太浅,教不了他,耽误了他的学业和前程啊!再说我带来的书册中也没有这种教材呀!”

夫人一听舒口气说:“原来先生是为季儿的学业操心,这好办,咱家里不是藏着一箱《周书》吗?那还是鲁隐公赐给季儿出生的礼物呢!”

“看看,看看,老朽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这个茬儿给忘了呢?”

夫人让人从自己所住房间顶棚搬出革箱,清理掉外边灰尘,慢慢打开上盖,少施先生一看是写在竹简上的《周书》,不觉转忧为喜。

夫人说:“这简书放在我屋里也无用,就搬到少施先生那里,让它起点作用,这也是老爷生前的愿望。”

少施先生拱手说道:“既然夫人如此抬爱,老朽就勉为其难,教教看吧!但是我有句丑话说在头里,到真教不了的时候,夫人得高抬贵手,放我一马。”

“我听老爷说过,你的学问学识绝不在太学里那些老先生之下,您就放心教吧!”

此后有半月多时间,少施先生让索大教柳下季学挽弓射箭,自己则杜门不出,仔细翻阅《周书》。他上太学时虽曾通读过《周书》,但已时隔多年,如今一翻,感到十分生疏,远不如对那些古诗记忆深刻,理解透彻。通过通读,他发现《周书》三十二篇古文,写作时间越早者文字越艰涩难懂,于是他决定先易后难,从既短又较好懂者教起。第一课选的是只有二百五十字的《费誓》。他将简书交给柳下季,让他用两个半天时间,仔细抄写一遍。经过他仔细校阅无误后,才发还柳下季。

第三天上午,他坐在讲台上,问柳下季道:“你知道这篇《费誓》——对了,这里费不念费,念毕——它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不知道!”

“它写的是咱们鲁国开国元君伯禽讨伐淮夷、徐戎的事。伯禽是谁?伯禽是你们的祖先周公旦的长子。周公辅佐周文王打天下五十年,最后协助文王次子武王灭掉殷纣,建立周朝。武王论功行赏,将鲁国封赐周公。周公先是在朝辅佐武王,两年后武王去世,武王之子成王继位,因其年幼,周公摄政,平息三叔之乱和淮夷叛乱,为巩固周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七年后周公还政于成王,成王改封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史称鲁侯。伯禽就封后发现鲁国并不平静,又开展了一场平叛之战。《费誓》就是这场平叛之战的誓师动员令。文章开头先点明缘由:‘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意思是说,鲁侯伯禽住在曲阜,徐戎和淮夷同时兴兵作乱,鲁国东郊的大门因不安全而不敢敞开,为出兵平叛,特作《费誓》这篇动员令。”

随后,少施先生让柳下季先自己默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记下来,交给他。

第二节课时,少施先生一一作答,并让柳下季记录下来。

直到第三节课时,少施先生才从头到尾串讲一遍。

第四节课,少施先生让柳下季先背诵全文,然后改用时下语言进行复述。

第五节课,少施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鲁国开国元君伯禽称为鲁侯?”

“不知道!”柳下季回答。

“告诉你,周朝官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伯禽作为鲁国第一任国君是二等侯爵,因称鲁侯。记住了吗?”

“记住了!先生,周公是一等公爵吗?”

“对!周公是一等公爵。伯禽有时也称鲁公,那是咱鲁国人对他的尊称,但他那个‘公’比周公的‘公’低一等。”此时,他挂出一张写有鲁国传承图的木板,继续解说,“从鲁公开始,后来的考公、炀公、幽公、魏公、厉公、献公、真公、武公、懿公、孝公、惠公、隐公,直至现在位的桓公,都是袭周天子的二等侯爵。今天,你要把我讲的这些历史知识都记在竹简上,在两天内记熟记牢。到时候我会出题考你的。”

“知道了!”

第三天上课时,少施先生果真布置一道考题:“默写出鲁君传承图,并说明他们为何等爵位?”

柳下季默写后送上,少施先生仔细审核,发现柳下季写的字倒是没有差错,只是颠倒了武公与真公顺序。于是,他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对柳下季进行了表扬。

随后,少施先生又提出一个问题,让柳下季在两天内认真准备,到一定时候将会提问。他的问题是:“征伐徐、夷前,鲁公分别向军队和地方提出做好战争准备,具体内容是什么?如果做不好准备将处以什么样的惩罚?”

第三天,少施先生果然提出了这道考题,柳下季应声站起答道:“征伐徐、夷前,鲁公要求军队要缝制好战甲军盔,系结好盾牌,预备好弓箭,锻造好戈矛,还要磨快刀刃。对于走失的牛马,逃跑的奴仆,军人不得擅离军队去追赶,或者一旦得到了要归还原主。总之,不准抢夺拣取,不准偷牛盗马,不准诱骗别人的男女奴仆。如果违犯,就要受到处罚。”

“什么处罚?”少施先生插问。

“《费誓》没有细说。”

“这是因为情节不同,处罚程度也就有别。那地方上也一样吗?”

“不一样。地方上要备足干粮,备足干、鲜草料,谁敢准备得不足,就要被处死刑。鲁国三郊三遂的人们,还要准备好木板。”

“准备木板有何用途?”

“木板用来干打垒修筑营垒。”

“要是准备不足呢?”

“就要受到各种惩罚,只是不杀头,与备粮备草不足者处死有所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人吃不饭肚子,战马吃不上草料,就根本无法上阵杀敌。至于营垒打造得稍差,军队只是吃点苦而已,并无性命之忧,故而两者处罚程度不同。”

“回答得完全正确!不过,你还得进一步明白,在当时战争状态下,军令就是法令,一切都得服从战争。若在和平年代,则不能这样强行发号施令。所以,下一步我将教你《周书》中的《君陈》篇,让你懂得德治的道理。像学《费誓》一样,今明两天你先自行预习,写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第二天,柳下季将写满新字新词的竹简交给少施先生。

第三天,少施先生将附有解释的新词写在木板上,让柳下季抄下,自己琢磨。

第四天,少施先生通读串讲。

第八天,少施先生让柳下季背诵。

第十天,少施先生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君陈是谁?”

柳下季摇头。

“你还记得周公的长子是谁吗?”

“鲁公伯禽。”

“对!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代父就封,被封到鲁国;他的次子就是君陈,袭称周公,也是比周公旦低一等的侯爵,封他在洛阳。洛阳是周成王所建,故史称成周。原在岐山周邑的王都,也就是周公旦原来的封地,史称宗周。因为王都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称为近郊,成周在宗周之东,所以《君陈》开篇即说‘东郊成周’”。

“先生,周公有几个儿子?”

“据史料记载,周公有八个儿子。除大儿子伯禽、二儿子君陈之外,其他六个儿子分别封到凡、蒋、邢、茅、胙、祭六个小国为君,爵位为伯,比侯又低一等。”

“这凡伯、蒋伯等六伯还有后代吗?”

“怎么没有?现在姓凡、蒋、邢、茅、胙、祭的都是以国为氏,从姬姓分衍出来的,都是周公的后代。”

“这样说来,我们展氏与他们还是一家人呢!”

“是一家人,不过关系稍远了一点。从鲁国公室分衍出来的众氏、臧氏等,与你展氏的关系才最近。”

“明白了!”

“柳下季,现在我问你:成王为什么要君陈去治理成周呢?”

“成周是宗周的东大门,地位至关重要。成王之所以派君陈去,是因为他具有美好的品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能将美德用于行政。再说,周公在那里有深厚的基础,他只要谨慎敬业,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为成王安定天下守好东大门。”

“回答得完全正确!接下去你要将这些写在竹简上,反复温习,直至记牢为止。”

等到再次上课时,少施先生提问:“《君陈》篇中,周成王打了一个什么样的比喻,来通俗地说明抽象的美德的?”

柳下季回答:“成王用香气来打比喻。黍稷的香气不错,但传布得不远,远处就闻不到了。而美德不同,它的香气可以散布得很远,会感动神明。”

“那么,我再问你:有美德的执政者与普通的老百姓区别何在?”

“区别在于两者对圣道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普通人看不见圣道,就像自己看不见自己一样。而有美德的执政者能看到圣道,并且按照圣道去做。”

“怎样按圣道去做?”

“就是效法周公的治民之道,自己不放松、不享乐,而且是孜孜不倦地去努力,有废除,也有兴办。这需要同众人多商量。如果有了好的谋略和办法,就要到内宫告诉君王,在外边则要顺从地去实施。而且还要对人说:‘这些对民有利的好谋略,都是我君主的德惠。做臣子的能够这样做,就能显示出良善了。将来我长大了,也要这样做!’”

少施先生赞扬说:“理解得很透彻!这些看法和体会,你也要记录下来,交我批阅。”

当新的一天开课的时候,少施先生又提出了新问题:“在《君陈》篇中,周成王如何教导君陈处理好德治与法令的关系?这次你先将你的答案写在竹简上,交我批阅后我再提问。”

柳下季立即俯身写起来:“成王教君陈妥善处理德治与法令的关系,需注意掌握三点。一,不要依仗权势动威,不要凭借法令施行苛政。二,宽容而有节制,一切都要合理适中。如果有人不服从政令,不接受教导,处罚能够制止犯罪,那就处罚。如果有人惯于犯法,败坏常命,扰乱风俗,那就不能宽赦。而对于冥顽不化而无犯罪行为的人,则不能愤怒疾恨,求全责备。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办成事情。这时宽容才能体现德惠、德治。三,任用贤良之人,带动不贤良之人。因为民众的本性是敦厚的,只是受到外界影响才有所迁移,以至违背君王官长命令,顺从他们自己的嗜好。执政者如能敬慎常法,讲究德惠,他们也就没有不改变的,从而晋升到大道的境界。”

少施先生收回柳下季所写竹简,回到居室仔细批阅,最后用朱笔写道:“所写三点,实为周公行政要领,须牢记之,以备来日之用。”

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到柳下季十八岁生日那天,少施先生已教授完了《周书》三十二篇,教会他写简单的记事文章和议论文章。在此之前,少施先生还请老夫人取出无骇生前遗著《出使实录》,逐字逐句地讲给柳下季听。对于父亲和左史少施先生如周、使宋故事,柳下季已听过父亲、少施先生讲过两次,现在看到文字记载,心中顿生一种神圣感。少施先生说:“你父亲生前虽长期在司空位上,但对司寇业务也素有研究,在如周、使宋过程中破获国礼被盗案,显示出他的锐利目光和独到之处。这一点你也得向你父亲学习呀!”

“对!我长大了一定当个法官,成为破案高手,只要有可能,我会把先生家那起陈年旧案查个水落石出!”

“好孩子!你有这份心我即足矣,哪里还会有破案的希望呢?”说完,少施先生长叹一口气。

却说在柳下季过生日这天,少施先生走进夫人房间,再次表达请辞的强烈愿望:“夫人,现在《周书》教完,我手中已没了教材,曲阜太学里倒还有很多古籍,比如《虞书》、《夏书》、《商书》和《周易》,但是概不外借。柳下季学问上要想深造,只有进太学学习一条路。我在这里再教下去,只能是误人子弟,怎么对得起您和过世的司空大人呢?”

看到少施先生真诚的态度,夫人觉得再让他教下去确有难处,只好说:“谢谢先生十多年来对孩子们的教育。您早已进入古稀之年,也该放松放松、安度晚年了!在我这家里条件虽不太好,但会有人伺候您,您就安心住下去吧!至于季儿,就按您的意见,送他上太学去——可是不知人家收不收呀?”

“谢谢夫人给我一个安身之所!如夫人同意,明天我即带柳下季去曲阜试探一下。”

“那就有劳先生了!”

次日早饭后,少施先生领着柳下季,乘索大所驾马车直奔曲阜太学,找到学监,说明情况。学监也是一位老人,过去曾与无骇、少施有过接触;在研究无骇谥号那次会上,他亲自听过隐公“千万不要耽误柳下季上太学”的口谕,因此,他满口应承接受,只是需要进行几项测试,摸清学识水平,再敲定年级、课程。

先后经过由易而难三次测试,学监最后安排柳下季春节后直接到最高年级学习。这个结果实出少施意料之外,但他心中却充满了一种自豪感。

在接下来两年的太学学习生活中,柳下季由下游入中游、再由中游入上游,学业成绩提高很快。太学里学习资料特别丰富,这对求知若渴的柳下季来说,可谓如鱼得水,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外阅读和撰写阅读笔记上。

却说两年转瞬即逝,柳下季的生日十一月十八日又不期而至。此前两天,夫人已派索大驾车从曲阜接回柳下季,为他举行冠礼做准备。柳下季知道,母亲供他读太学付出太多,行冠礼后他就不能继续就读了,心中怅然若失。他收拾行囊,告别师友,怀揣肄业文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曲阜。

夫人请来少施先生,商议季儿冠礼如何操办。少施先生说:“当务之急是确定主人。本来,若司空大人在世,主人自然是他。若是司空大人同胞兄弟臧僖伯、公子益师出面也行,可是他们过世更早。要不然夫人亲自上阵?”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能干你们男爷们才能干的事情?依我看呢您最合适。”

“我一个外姓人……”

“您听说过‘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吗?您总不能眼看着不管不问吧?”

“既然夫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我就勉为其难吧!”

“这就对了!季儿冠礼的一应事务都由先生您做主操办。”

晚上,夫人请少施先生为季儿讲说举行冠礼的道理。

少施先生对柳下季说:“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礼仪。礼仪的产生,在于端正人们的仪容体态。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仪才完备。以此来端正君臣关系,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正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仪才算建立。所以,行加冠礼之后才服饰完备,服饰完备然后才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因此说,冠礼是礼的起始,是嘉礼中最重要的礼仪。古代圣王重视冠礼,自是情理中事。”

柳下季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趁少施先生饮水、讲说停顿的当儿,柳下季毕恭毕敬地问道:“先生,行冠礼前后会有什么区别呢?”

少施先生说:“问得好!我正想给你讲这个问题呢!行冠礼前,大家用未成年人的礼仪要求你。行冠礼后,标志着你已长大成人,大家就会用成年人的礼仪来要求你。具体地说,就是用符合儿子、兄弟、臣下、晚辈四种身份的行为待人。稍有差池,人家就会笑话你,也会笑话你的师长教导无方。”

第二天,先请卜人在夷伯之庙卜筮加冠的日期。少施先生戴玄冠,穿朝服,束黑色腰带、本色蔽膝,在庙门东边就位,面朝西。在庙门中央所竖短木两边,门限外边的地方铺席。卜人拿着蓍草,抽去上筒,下筒一并拿着,进前到少施先生那里接受差遣。卜人筮卜完毕,书写卦文,拿着请少施先生看:“十一月二十三日寅时大吉。”少施先生将加冠日期告知宾客。

在加冠前三天,又在夷伯之庙戒筮宾客,如同筮卜日期的仪式。少施入内召进宾客。宾客穿戴和少施先生同样的服饰,面朝西站在左边,两次左手在上行拜礼。少施先生面朝东回拜,然后召进宾客,宾客应允。少施又两次行拜礼,宾客回拜。

第二天傍晚,在夷伯之庙门外约定行礼的时间。管家索大宣布说:“明天正天明时举行。”事后,少施先生派人到众宾客家通知时间。

晚上,少施先生如此这般地辅导柳下季,直到很晚很晚……

十一月二十三日早晨起来,在庙堂东边的飞檐下放置洗,水放在洗的东边。加冠用的衣服,如爵弁浅红色下裳,黑色丝制上衣,黑色腰带,赤黄色蔽膝等,被陈列在西墙下,领口朝东。黑布冠不用筒装,发饰束在冠后中间,青色结冠带连结在发帻上。单独放置一瓶甜酒在衣服北边。宾客登堂就位面朝东。

少施先生穿玄端服,赤黑色蔽膝,站在阼阶下,面朝西。柳下季穿彩衣,结发,面朝南站在堂中。

宾客进入并通报,少施先生迎接,从大门左边出来,面朝西两次行拜礼。宾客回拜。到达庙门,拱手让宾客进门。三次拱手行礼后,宾客面朝东站在西墙下。少施先生的助手也就是管家索大在东墙边铺席,稍北,面向西站立。柳下季从庙堂出来,面朝南。索大把包发的帛、簪子、梳篦等放在席的南端。宾客向柳下季拱手行礼,柳下季就席坐下。索大也坐下,为柳下季梳理头发,用包发的帛套住。宾客走下台阶,少施先生也下来。宾客洗手完毕,拱手行礼一次,相互谦让一次,升堂。少施先生回到原来位置。宾客在席前坐下,整理包发的帛,然后起立,从西边台阶上走下一级,拿黑布冠的人登上一级,面朝东交给宾客。宾客右手拿着冠的后部,左手拿着前部,容貌舒扬地前行,并且祝祷,坐下,如同原先一样。然后给柳下季加冠,起立,回到原来的位置。柳下季起立,宾客向他拱手行礼。他走进放置衣服的房中穿玄端服、赤黑色蔽膝,走出房来,面朝南,宾客再次向他拱手行礼,请他就席坐下,为他梳理头发,加簪子。宾客洗手,整理包发的帛,如同初次一样。宾客走下两级台阶,接过皮弁,进前祝祷,给柳下季戴上,如同初次。宾客返回原位,索大为柳下季系好冠带。柳下季起立,宾客第三次向他拱手行礼。他再次走进房中,穿本色上下衣和蔽膝,整理仪容,从房中出来,面朝南。宾客走下三级台阶,接过爵弁冠,给柳下季戴上。

接下来,还有一套十分繁复的程序继续进行,直至将所有宾客一一送走,整个冠礼才算结束。其中,留给柳下季印象最深的是宾客的三次祝词。初次是:“吉祥的十一月二十三,给你初次戴上黑布冠,去掉你幼年的志趣,依顺你成人的德性。长寿又吉祥,是你的大福。”第二次是:“吉祥的寅时,你戴上皮弁冠,使你的仪容举止慎重,使你的德性美好谨慎。长寿万年,永远禀受无尽的福祉。”第三次是:“在这适宜之年,吉祥之月中,你戴上爵弁冠,众人在场,成就你的德性。长寿无疆,承受上天的赐予。”这些祝词无疑使柳下季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仪式结束,柳下季有些不明白,便问少施先生。少施解释说:“加冠礼中众人之所以行敬冠礼,是为了显示重视礼法,重视礼法是立国之本。加冠礼之所以在阼阶上进行,是为了表明你将承担起你父亲的职责。宾客之所以向你敬酒并为你加冠三次,是勉励你有所成就。之所以在宗庙中进行,是因为尊重大事,不敢擅专大事。不敢擅专大事,是为了贬抑自己而尊重先辈。”

柳下季说:“明白了,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按照周礼,柳下季还戴上玄冠,穿上斋服,带着礼物,在少施先生陪同下前往曲阜,拜见鲁桓公。桓公见柳下季长得堂堂一表人才,又听少施说其学业也十分出众,自是心中高兴,鼓励道:“希望继承周公衣钵,成为国家栋梁。”

返回柳下后,柳下季又以成人身份,拜见乡大夫和邑中前辈。一乡间逸老仔细端详柳下季,见他气宇轩昂,谈吐不凡,料其将来必成大器。

整个冠礼结束后,柳下季根据记忆,整理成册,作为一份宝贵资料保存起来。

自从那天走出夷伯之庙起,柳下季仿佛觉得自己陡然变成了大人,同辈或低辈之人见到他,都向他拱手行礼。母亲那里,过去只有自己跪拜的份儿,如今她老人家也开始答拜了。一天,母亲对他说:“季儿啊,你已长大成人,家中的担子你该承担起来,我也好歇歇肩,养养神,准备早一天抱孙子!”

“母亲……”柳下季欲言又止,面露羞色。

“男大当婚,这有什么可害羞的。”

紫砚斋主有诗为证:

大难不死有后福,

道德人家天眷顾。

母亲寄望独根苗,

娇儿誓为顶梁柱。

先生义授诗与书,

弟子兼修文亦武。

廿年转瞬行冠礼,

自此人生多约束。

母子二人正谈论间,忽听院中有人高喊:“夫人,大门外有人求见!”

欲知来者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篇:第六回 少先生登门义授徒 三兄长遇    下一篇:第八回 孝婆母众颂少夫人 惠乡里誉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免责声明:
  本栏转载相关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本身为转载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1746646817 Email:1746646817@qq.com
 柳氏新闻
· 沉痛悼念柳斌宗长:各界共缅合族同
· 齐心协力兴家族 携手奋进新时代
· 鼠年不易牛年牛
· 发扬三大精神,实行五道志愿!恭贺
· 梦里时时问故乡——凭吊大唐宰相柳
· 柳宗元遗恨长安
· 柳下惠长寿书著失遗考——《素书》
· 柳长忠:中国文字的精气神,让书法
· 柳永《劝学文》:养子必教,教则必
· 心正笔正 人清词清——第二届柳
 柳下传人
· 柳下惠“坐怀不乱” 新说
· 护墓老人与柳下惠墓
· 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
· 柳下惠家族传千年《家范》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 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 陕西蓝田后裔家谱引发柳公权墓之争
· 姓氏文化专家发现韩国柳氏根在河南
· 莫逆之交的柳下惠与孔子后人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柳氏通谱
· 《河南日报》:“和圣”柳下惠
· 柳 下 惠 的 长 寿 秘 诀
· 2020年5月30日《澳门日报》
· 柳下惠后裔在京研讨先祖和圣柳下惠
·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参与支持在北大
· “胶东郡望”:十世封侯的高疃柳氏
· 柳氏家谱目录
· 男子自称柳下惠后人来南昌寻同宗(
· 家谱寻根 给自己找个位置(组图)
· 揭开柳下惠家谱之谜
 友情链接
聚韩网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河东集 | 濮阳柳氏文化专题 | 李氏网 | 柳宗元文化专题 | 万家姓柳姓专题 | 中华大族谱

网站简介 | 广告合作 | 招聘信息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天下柳家人qq群81675324

天下柳家人网站http://www.txljr.com

咨询热线13051818154(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