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 祖 宅 文
余故里柳家店村,有祖传老宅一座。
大门坐西面东,砖坯结构,小瓦覆顶,巍巍起脊。门眉上书“诗书门第” 4个行书大字,不知何人何时所书。4字乃我家族之金字招牌,可惜毁于“文革”之中。2003年为父亲祝80大寿时,由我集郑道昭下碑“诗书门第”4字,复制于原处。整座大门经多次修缮,虽略显破敝,却富有古典之美。
穿过后建二门,进入老四合院核心院落,有北屋3间、东屋3间、西屋3间。北屋西头有小瓦屋1间,东屋北侧亦有小屋1间。整个院落布局严谨,主次有别。主房大北屋为我所有。此房3间,中间出厦,由大块青石料石筑基,“里生外熟”(内坯外砖)构筑墙体,四梁八柱、五檩大椽支撑,小瓦覆顶,高耸起脊,气宇轩昂。后因防雨漏水更换为红板瓦,失却几分气韵,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也。
查历代房契,知此宅最迟建于我柳氏深柳堂六世祖增。清道光六年四月,由增祖夫人李氏主持分家。我七世祖若枌分得此宅,于清同治八年正月分给次子玠。八世祖玠传给独子汝沣。九世祖汝沣于民国三年十一月分给三子望之。十世祖望之于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将东瓦屋3间分给次子十一世世便,即我父亲。北瓦屋3间则作为养老屋一直未分,十世祖望之与夫人孟氏卒后,此屋一直由子女较多的我父亲居住。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帮助其兄在外边建瓦屋3间,老宅北瓦屋遂归我父亲,但未立字据。我父亲于1984年将此屋分给长子我——十二世明瑞。
200年间,屡经天灾人祸,老宅幸免于难,保存至今。如此完整之清代民居,在我村仅此一家。它虽不属文物古迹,却富含文化气息,一砖一瓦均记载着一个家族在整整两个世纪中重视教育之传统,亦为本村近代文明之实物见证。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全村整体改造,所有旧宅老屋无不荡覆。我作为深柳堂子孙,四处奔走,大声呼号,希冀在推土机下留祖宅老屋一条生路。无奈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眼看已传九代(至孙高深、广深)之祖业就毁于我手,将来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对后代子孙,我将如何向他们交代?愧疚之心何以言之?痛苦之状,何以名之?连日来,我神志恍惚,魂不守舍,常以泪洗面,我怎忍心眼看自己的老根、家族的发祥地、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就要毁于一旦呢?
六世祖增老爷、七世祖若枌老爷、八世祖玠老爷、九世祖汝沣老爷、十世祖望之老爷、母亲宋氏,我这个无能后辈没有守住祖业,愧对您们了!
悠悠二百载,
历经风和雨。
残砖破瓦里,
尽是诗与书。
四代出秀才,
九世传文读。
三间大北屋,
演绎人间剧。
奶奶哄我睡,
慈母盼孙虎。
炕上呻吟声,
至今裂心腑。
打开前后门,
凉风去酷暑。
我为父搓背,
《三国》迷我父。
鸽子咕咕叫,
小儿相追逐。
欢声飞出院,
生气装满屋。
时代在变迁,
四海觅生路。
个个住楼房,
祖宅渐荒芜。
如今要拆迁,
老宅到气数。
我虽多呼号,
终无回天术。
呜呼!
生我养我之祖宅,
将顷刻之间化废墟。
今焚纸燃香祭天地、慰先祖,
乞求谅解与宽恕!
再见吧,
我心中永远不倒之老屋!
2006年6月29日泣书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