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交友考
—— 僚友篇、永贞党人篇
严寅春
(陕西咸阳 西藏民族学院 712082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探究柳宗元的交往范围,走入柳宗元的交际圈,了解柳宗元周围朋友的际遇,对于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深入认识柳宗元、深入认识柳宗元生活、深刻理解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不无裨益。故笔者对柳宗元的交往做了深入排查,以期全面展示柳宗元的交往。这里先介绍柳宗元的同僚及“永贞新政”时的同志。
权德舆 (759-818) ,字载之,天水略阳人。以文章称,曾三知贡举,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旧唐书》卷 148 、《新唐书》卷 165 有传。权德舆于贞元二年入江西观察使李兼幕府,直到贞元四年丁忧,离开李兼幕府。此时,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亦在李兼幕中,权德舆与之共事三年。柳宗元一度到洪州省亲,当在此时结识了权氏,故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中称其“特以顾下念旧,收接儒素,异乎他人”。贞元八年六月,权氏任左补阙,柳宗元曾向其行卷、温卷,请求援引。贞元八年以来,直到“永贞革新”失败,权德舆一直在朝中任要职,柳宗元的主要活动也在京城;权德舆与柳宗元父子的朋友也多有交往,属于同一交际圈,柳宗元在进入仕途之后,与权德舆当多有来往。
【僚友篇】
顾少连( 741-803 ),字夷仲,苏州吴人。《新唐书》卷 162 有传。柳宗元《与顾十郎书》中自称“门生”,《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小司徒顾公守春官之缺,而权择士之柄……二月甲子,有司题甲乙科,揭于南宫,余与兄又联登焉。”孙注:“户部侍郎顾少连权礼部侍郎,知贡举。”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顾少连,贞元七年迁中书舍人,八年四月改户部侍郎。”顾少连为柳宗元之座主,柳宗元对顾少连的知遇之恩一直不忘。据《全唐文》卷 631 吕温《祭座主故兵部尚书顾公文》,顾少连去世后,柳宗元曾致祭于灵前。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赖中山刘禹锡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顺宗时,显赠荣谥,扬于天官,敷于天下,以为亲戚门生光宠。”注:“少连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敬,则谥赠之荣亦诸门生之力欤。”顾少连赠谥之荣,则柳宗元亦有力焉。
韦夏卿( 743-806 ),字云客,京兆万年人。《旧唐书》卷 165 、《新唐书》卷 162 有传。韦夏卿贞元十七年十月为京兆尹,同年,柳宗元由集贤院正字转为蓝田尉,并留在京兆府。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及为蓝田尉,留府庭,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与卒伍无别。” 韦夏卿与柳宗元的父执齐映、穆赞、穆员等友善,又是“八司马”之一韦执谊的堂兄,柳宗元集中有《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为韦侍郎贺布衣窦群除右拾遗表》等文字。
李实(? -815 ),道王李元庆四世孙,封嗣道王。以门荫入仕,六转至潭州司马,李皋任江西、山南东道节度使时辟为判官。贞元八年二月,李皋卒,李实为留后。军士怨判,欲诛李实。李实逃归京城,拜司农少卿,加检校工部尚书、司农卿。李实贞元十九年三月为京兆尹,贞元二十一年二月贬为通州长史。《旧唐书》卷 135 、《新唐书》卷 167 有传。柳宗元有《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作于贞元十九年四月,时任蓝田县尉。
王权,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为京兆尹,十月贬为雅王傅。柳宗元有《为王京兆皇帝即位礼毕贺表》、《为王京兆贺嘉莲表》、《为王京兆贺雨表一》、《王京兆贺雨表二》、《王京兆贺雨表三》、《王京兆贺雨表四》等,时任礼部员外郎。
杜佑,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驳回柳宗元《让监察御史状》。
武元衡( 758-815 ),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武儒衡之堂兄,建中四年进士,累佐使府,徵为监察御史,转华原令,称疾去官,寄情觞咏。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年内三迁至左司郎中。贞元二十年,擢为御史中丞。其时,柳宗元在御史里行,为其僚属,应其嘱作《诸使兼御史中丞壁记》,又有《为武中丞谢赐樱桃表》。顺宗即位,武元衡没有与王叔文等合作,改官右庶子。宪宗立,复拜御史中丞,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十月,以使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西川时,武元衡曾致信柳宗元,柳宗元有《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回复申谢。元和八年,武元衡徵还,复入相,力主对淮西用兵。九年,平定淮西。十年六月,被刺客刺死于上朝途中。朝廷追赠司徒,谥忠愍。柳宗元有《古东门行》诗悼念武元衡。《旧唐书》卷 158 、《新唐书》卷 152 有传。
李汶,大郑王之后,起家为凤翔府参军,曾任邑令、京兆府司录参军等职,贞元十三年任商州刺史,入为御史中丞,卒赠刑部侍郎。在御史中丞任七年,曾荐举王播、韩泰、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为御史,贞元二十年去世后,柳宗元等八人共同致祭,柳宗元执笔撰《祭李中丞文》。
穆贽 ,贞元八年进士及第,得御史中丞李汶荐举任殿中侍御史,贞元二十年与柳宗元一起致祭于李汶。
冯邈,得御史中丞李汶荐举任殿中侍御史,贞元二十年与柳宗元一起致祭于李汶。
范传正,字西老,南阳顺阳人。贞元十七年举进士,又以博学宏辞及书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约贞元二十年得御史中丞李汶荐举拜监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比部员外郎、歙州刺史,元和四年八月转湖州刺史,六年二月迁苏州刺史,七年八月擢为宣歙观察使,十一年受代至京拜光禄卿。以风恙卒,赠左散骑常侍。《旧唐书》卷 185 下、《新唐书》卷 172 有传。范传正与柳宗元同在御史台,贞元二十年曾共祭御史中丞李汶。范传正之兄范传真由武功尉任宁国令时,曾言“夫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柳宗元一干同僚感于范传真之言而为其赋诗送行,柳宗元作《送宁国范明府诗序》。贞元二十年,范传正与柳宗元一起致祭于御史中丞李汶。
李程( 766-842 ),字表臣,陇西人,宗室。贞元十二年状元及第,同年又以第一人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得李汶荐举,入为监察御史。二十年充翰林学士,二十一年三月加水部员外郎,七月拥立太子李纯,元和二年四月转司勋员外郎,三年七月知制诰,旋出为随州刺史,迁成都少尹,十年入为兵部郎中、知制诰,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十三年出为鄂岳观察使,长庆元年入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年罢相,历任河东、河中、宣武、山南东道等节度使,会昌元年六月为东都留守,二年卒,谥缪。《旧唐书》卷 167 、《新唐书》卷 131 有传。李程与柳宗元同年应博学宏词科,又同在集贤殿、蓝田、御史台任职。贞元二十年,李程与柳宗元一起致祭于李汶。元和十年,李程与柳宗元在相继回到长安,再此相遇。元和十五年,柳宗元灵柩北返,途经鄂州,时李程为鄂岳观察使,李程致祭于灵前,刘禹锡有《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
崔(草头远),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十一月壬申,因入台近,不练故事,违式入右神策军,被配流崖州。柳宗元是年闰十月入台为监察御史里行,二人结识不晚于此。
李方叔,号西河山人,贞元五年进士,贞元十九年十二月以言事得罪,与韩愈、张署等被贬为南方县令,李方叔为江陵掾。《新唐书》卷 70 下《宗室世袭表下》纪王房有商州录事参军李方叔,或为一人。
张署( 736 ? -795 ?),行十一,河间人。妻河东柳氏。贞元二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辞,授校书郎。自武功尉拜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十二月因言事得罪,与韩愈、李方叔等被贬为南方县令,张署为郴州临武令。二十一年,遇赦量移为江陵掾。十月,京兆尹李鄘表为京兆府司录参军。元和二年,李鄘为凤翔尹,张署为观察判官。四年三月,李鄘为河东节度使,张署谢归,为三原令。五年授刑部员外郎,六年前后为虔州刺史,七、八年间改澧州刺史,约于九年任河南令,卒于十一、二年间,年六十。与韩愈过从酬唱甚密,韩愈有《唐故河南令 张 君墓志铭》。柳宗元有诗《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 通赠二 君子》寄赠。
冯叙,元和元年至元和三年任永州刺史。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曾与柳宗元同游华严岩。柳宗直《华严岩题名》:“永州刺史冯叙、永州员外司马柳宗元、永州员外司户参军柴察、进士卢弘礼、进士柳宗直,元和元年三月八日,宗直题。”(《全唐文补编》引《金石萃编》卷 105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 68 )元和三年修建龙兴寺净土堂大门,柳宗元作《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代韦永州谢上表》题下注:“三年,刺史冯公,见《修净土院记》。”
柴察,永州员外司户参军,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曾与柳宗元同游华严岩。
卢弘礼,进士,元和元年三月八日曾与柳宗元同游华严岩。
崔敏( 743-810 ),以右千牛备身起家,历任周至、三原、蓝田县尉、许州临颍、汝州龙兴县令、河南尉、扬州录事参军、太子司议郎、归州刺史,元和三年至五年任永州刺史。在永州,柳宗元曾陪其游赏山水,作《陪永州 崔使 君游宴南池序》,称赞崔敏美政。崔敏逝于永州任上,柳宗元为其撰写了墓志,并有祭文《祭 崔 君敏文》。
韦彪,韦中立之祖父,元和七年、八年任永州刺史。柳宗元有《代韦永州谢上表》、《永州 韦使 君新堂记》、《 韦使 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元和八年,韦中立南下省亲,与柳宗元有文字之交。
崔能,字子才。《旧唐书》卷 177 、《新唐书》卷 114 有传。崔能少励志苦学,累佐使府,元和初为蜀州刺史,六年转黔中观察使,坐事贬为永州刺史。柳宗元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在《湘源二妃庙碑》、《送 易师杨 君序》等作品中也有提及。崔能尝为浑从事,熟知段秀实逸事,曾向柳宗元述及,为柳宗元创作《段太尉逸事》提供了帮助。
刘知刚,彭城人,以永州司功参军守湘源县令。元和九年八月二十日,湘源县二妃庙毁于火灾后,刘知刚告于刺史崔能,主持重修二妃庙,柳宗元作《湘源二妃庙碑》。
卫之武,安邑人,湘源县主簿,与刘知刚共同主持重修二妃庙。
李邕,永州司户,与柳宗元同时在永州任。柳宗元《上户部状》中提及。
谭随,永州司功参军,父谭损,邓州司仓参军;妻裴氏,中书舍人裴次元之妹;一女,嫁柳宗元族兄柳从肇。柳宗元曾作《永州司功参军谭随亡母毛氏志文》。
崔咏,元和八年至十二年任桂管观察使。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为其属官,有《为桂州崔中丞上中书门下乞朝觐状》。
裴行立( 774-820 ),绛州稷山人,元和二年平定李錡叛乱后擢任沁州刺史,迁卫尉少卿,自请为河东令,元和四年任费州刺史,约五年任蕲州刺史,八年任安南都护,十二年任桂管观察使,任中讨黄家洞叛乱。十五年再任安南都护,七月卒。《新唐书》卷 129 有传。柳宗元有《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亭记〉启》、《贺裴桂州启》、《上裴桂州状》,作《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代裴中丞谢讨黄少卿贼表》、《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为裴中丞举人自代伐黄贼表》、《为崔中丞请朝觐表》、《为桂州裴中丞上中书门下乞朝觐状》、《为裴中丞奏邕管黄家贼事宜状》、《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祭纛文》、《祃牙文》、《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受裴行立之命为其弟裴某撰写墓志《故处士 裴 君墓志》。元和十五年七月,柳宗元归葬万年,所需费用即由裴行立资助。
米景,柳州诸军事牙将,参与柳宗元柳州掘井之事。
【永贞党人篇】
王叔文( 753-806 ),越州山阴人,德宗时以棋待诏,为东宫太子侍读。顺宗李诵即位后,王叔文由苏州司功参军擢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充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尚书户部侍郎,联合柳宗元等人推行永贞新政。太子李纯监国后,永贞新政失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员外司户,第二年赐死。《旧唐书》卷 135 、《新唐书》卷 168 有传。柳宗元在元和四年《与萧翰林俛书》中称“与负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则其与王叔文交往当在贞元十五年。贞元二十一年有《为王户部荐李凉谅》、《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
王伾,杭州人。始为翰林侍书待诏,累迁至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顺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永贞新政失败后贬开州员外司马,不久卒于开州。《旧唐书》卷 135 、《新唐书》卷 168 有传。
韦执谊,字宗仁,京兆人,宰相杜黄裳之婿。幼聪俊有才,建中三年进士擢第,贞元元年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拜右拾遗,年二十余召入翰林,后为南宫郎。顺宗即位,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永贞新政失败后,十一月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云溪友议》卷中《赞皇勋》:“柳宗元员外与韦丞相有龆年之好,三致书于广州赵尚书宗儒,劝表雪韦公之罪,始诏归葬京兆。”
陆质(? -805 ),字伯冲,吴郡人,私谥文通。原名淳,避宪宗讳改名质。陆质师事赵匡,深于《春秋》。陈少游镇扬州,辟陆质为从事。后荐于朝,拜左拾遗,转太 常 博士。贞元四年为刑部员外郎,累迁仓部郎中、左司郎中,坐事改 国子 博士。十九年为信州刺史,二十年转台州刺史。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征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九月病卒。《旧唐书》卷 189 下、《新唐书》卷 168 有传。柳宗元早年曾拜读陆质的《春秋微指》、《春秋集注》等书,“恒愿扫 于陆 先生之门”。贞元二十一年( 805 年)二月,陆质入朝为给事中,柳宗元也于同日入尚书省,恰好二人又住在一条巷子里,柳宗元“始得执弟子礼”,“时闻要论,尝以易教诲见宠”。柳宗元被贬谪后又在好友凌准处“尽得《宗指》、《辨疑》、《集注》等一通。伏而读之……反复甚喜。”柳宗元对陆质的学术深为服膺,感叹:“若吾生前距此数十年,则不得是学矣。今适后之,不为不遇也。”柳宗元为陆质作《 文通 先生陆给事墓表》。
吕温( 772-811 ),字和叔,山西永济人。《旧唐书》卷 137 、《新唐书》卷 160 有传。吕、柳有着深厚情谊,柳宗元称“交吕平生意最亲”,撰《祭吕衡州温文》、《衡州刺 史吕 君诔》。参见杨慧文《柳宗元和吕温——柳宗元交友论》一文。吕温为独孤申叔好友。柳宗元《谢李吉甫相公手札启》中有“宗元启: 六月二十九日 (宋朝武尚友补注:元和五年),衡州刺史吕温道过永州,辱示相公手札”。
李景俭(? -822 ),字宽中,行六,宗室,贞元十五年进士。李景俭博闻强记,自负王霸之略,王叔文最为器重。永贞革新时,李景俭居丧东都,未预革新。除服后为东都留守从事,元和元年改晋绛观察从事,二年入为监察御史,三年坐窦群事贬江陵户曹。后历任拾遗、河东令、唐邓节度使李愬行军司马,十三年迁忠州刺史,十五年入朝任仓部员外郎,历任谏议大夫、漳州刺史、楚州刺史、少府少监。李景俭为“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柳宗元及其朋友交往甚密。柳宗元有《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
韩晔,宰相滉之族子,有俊才,依附韦执谊,累迁尚书司封郎中。永贞新政失败后贬池州刺史,寻改饶州司马,元和十年量移汀州刺史,长庆元年三月转永州刺史,卒。
韩泰(? -831 ?),字安平,行七,雍州三原人,郡望南阳。贞元十一年进士,贞元中尝为连州刺史 ,二十年为监察御史。永贞革新时,韩泰为户部郎中、神策行营节度司马,十月被贬为抚州刺史,十一月再贬虔州司马。元和十年量移为漳州刺史,长庆元年改郴州刺史,四年六月为睦州刺史,大和元年七月任湖州刺史,三年迁常州刺史,约五年卒。《旧唐书》卷 135 、《新唐书》卷 168 有传。韩愈赴袁州刺史任后,曾举韩泰自代。韩泰与柳宗元、独孤申叔等人订交,不迟于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贞元二十年时,韩泰为监察御史,奏铸使印,柳宗元为作《馆驿使壁记》;又与柳宗元一起致祭于御史中丞李汶。柳宗元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等作品相赠。
陈谏,贞元二十一年七月自仓部郎中判度支出为河中少尹,永贞新政失败后贬为台州员外司马,元和十年三月量移封州刺史,十五年为循州刺史,长庆元年三月为道州刺史,终道州刺史。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旧唐书》卷 160 、《新唐书》卷 168 有传。刘禹锡、柳宗元为知交,世称“刘柳”。刘、柳同在贞元九年及第,订交当在此时。贞元末,二人同求学于施士丐、学书于皇甫阅。贞元十九年,二人共事于御史台。“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作为“八司马”成员而被贬谪,其间,二人多有来往。柳宗元作《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与之讨论《周易》;有《答刘禹锡天论书》,与之讨论天命。元和十四年,柳宗元临终之际,嘱托刘禹锡为其编订文集,照顾子嗣。
凌准(? -806 ),字宗一,富春人。二十岁,干谒丞相,任崇文馆校书郎,历任邠宁节度掌书记、判官、侍御史、浙东观察使判官、翰林学士、尚书都官员外郎、以本官参度支。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和州刺史,再贬为连州司马,元和元年病逝。凌准曾任在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判官,与柳宗元殿中侍御史叔父共事。柳宗元至迟在游历邠宁时结识凌准,并成为至交。凌准病逝后,柳宗元有《哭连州凌员外司马》、《故连州员外 司马凌 君权厝志》,元和四年又写有《故连州员外 司马凌 君墓后志》。
程异,京兆长安人。明经及第,释褐扬州海陵主簿。登《开元礼》科,授华州郑县尉。杜确刺同州,帅河中,皆从为宾佐。贞元末,擢授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叔文败,坐贬岳州刺史,改郴州司马。元和四年,盐铁使李巽荐异晓达钱谷,请弃瑕录用,擢为侍御史,复为扬子留后,累检校兵部郎中、淮南等五道两税使、太府少卿、太卿、卫尉卿、御史中丞、盐铁转运副使、盐铁转运使、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使如故。元和十四年四月卒,赠左仆射,谥恭。
房启( 757-815 ),字开士,河南人,房琯之孙,柳宗元父执。善清言,以荫补凤翔参军事,转同州澄城丞,建中元年入岭南黜陟使卫晏幕,后为昭应主簿。贞元初随裴冑在湖南观察使、江西观察使幕府,入为虞部员外郎,迁万年令。贞元末以附于王叔文,任容管经略使,元和八年改桂管观察使,封清河郡公,七月贬太仆少卿,未至,再贬虔州长史,元和十年卒。《新唐书》卷 139 有传、韩愈有《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祭李中丞文》孙注:穆贽当为穆质,徐松《登科记考》“贞元八年条”以穆贽为穆赏,疑有误。
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得前二千石姓名于壁端,宰臣王晙、幸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拜焉。”郁贤皓、陶敏等皆以为韩泰于贞元中任连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