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柳氏新闻 | 柳下传人 | 柳氏通谱 | 柳下书堂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氏名人 | 河东柳氏 | 韩国柳氏 | 台湾柳氏 | 海外柳氏 | 其他柳氏
柳氏研究 | 柳氏家谱 | 柳氏祠堂 | 柳氏寻根 | 柳氏墓地 | 柳氏家训 | 柳氏行辈 | 柳氏风俗 | 柳下惠研究 | 柳宗元研究 | 香山文化部落
柳永研究 | 柳贯研究 | 柳公权研究 | 柳亚子研究 | 和圣书院 | 谱牒学堂 | 万姓归宗 | 唐宋遗风 | 京城游学堂 | 曹聚仁研究 | 中华善业联盟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 弘扬祖德振兴家族恪守家训,传承家风!和圣惠公,孔孟推崇; 展柳一家,天下大同!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天下柳氏一家亲,齐心协力修通谱!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中华柳氏商会 中华柳氏文化研究会 中华柳氏书画家联谊会
 柳氏新闻
倡议学习“百世之师”、“私学”先驱——柳下惠
发表日期:2015/9/10 新闻来源:天下柳家人
                  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教师节之际倡议学习“百世之师”、“私学”先驱柳下惠     

 

               

    


   

         
 
     教师节来临之际,不禁缅怀孔孟推崇的柳氏先祖、“百世之师”、儒学先驱——和圣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千古美名传!但他兴办私学,教书育人,刚正不阿,诚信爱国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称贤,孟子尊圣,德隆道尊,万世师表。柳下惠,一生恪守周礼,坚持修身养性。突破世俗,体暖寒女;士师任上,执法以平;直道事人,三黜不去;斥祭海鸟,以民为本;反对逾矩,以顺训民;心中有信,一言九鼎;授词却敌,消弭战火;从爱出发,以仁止战;倡办私学,教化子弟;著书立说,影响后世……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54岁开始“在鲁教育门人”,85岁食邑柳下后,从游者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不计其数。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公元前621年冬十二月三日,柳下惠卒于食邑地柳下,享寿百岁。其贤妻姜氏,谥其夫展禽为“惠”,后世尊称“柳下惠”。《论语》记载:“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他担任士师时,由于公正断案,正直办事,得罪权贵,多次罢免,时上时下,并无怨言。《论语·微子》记载:“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以上论述,足见孔子对柳下惠的尊崇。
 
  《孟子·万章下》记载:“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将其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尊为圣人,故谓之“和圣”。
 
  柳下惠,以其高尚的道德,朴素的为人,熏陶乡邻,影响世人,“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也就说,听到柳下惠的道德与为人,胸襟狭小的人,心胸也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做人也会厚道起来,充分体现了柳下惠的人格魅力。
 
  柳下惠在国与国之间,主张“和”。鲁僖公26年(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他为此出谋划策,以尊先王“世世子孙无相害”,而片言退兵,避免了一场血战。柳下惠为官,秉持正道,孟子赞扬他:“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精神文明相对滞后。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信仰,前途迷茫,道德缺失,如脱缰的野马,欲壑难平,危害社会,刁民奸商、贪官污吏肆虐横行,一时间,乌烟瘴气,民怨四起,社会混乱,国将不国。
 
     习主席,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匡国济时,重拳出击。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召全民族学习传统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要求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吏,保持党内清风一片。
 
      人人学圣贤,个个讲道德!弘扬和圣美德,传承柳下古风!学习他的刚正,学习他的廉洁,学习他的诚信,学习他的爱国……从圣贤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国富民强,安邦定国,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作者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百世之师柳下惠

                                       柳哲


     第31个教师节之际,不禁缅怀被孔孟推崇的“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柳下惠!柳下惠“坐怀不乱”,传为千古美谈!他更是一位“儒学先驱,道德典范”,道德精神,照耀古今!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之古圣先贤,鲁国之“正人君子”。孔子称贤,孟子尊圣,德隆道尊,万世师表。柳下惠,一生恪守周礼,坚持修身养性。突破世俗,体暖寒女;士师任上,执法以平;直道事人,三黜不去;斥祭海鸟,以民为本;反对逾矩,以顺训民;心中有信,一言九鼎;授词却敌,消弭战火;从爱出发,以仁止战;倡办私学,教化子弟;著书立说,影响后世……
 
  公元前621年冬十二月三日,柳下惠卒于食邑地柳下,享寿百岁。其贤妻姜氏,谥其夫展禽为“惠”,后世尊称“柳下惠”。《论语》记载:“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他担任士师时,由于公正断案,正直办事,得罪权贵,多次罢免,时上时下,并无怨言。《论语·微子》记载:“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以上论述,足见孔子对柳下惠的尊崇。
 
  《孟子·万章下》记载:“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将其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尊为圣人,故谓之“和圣”。
 
  柳下惠,以其高尚的道德,朴素的为人,熏陶乡邻,影响世人,“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也就说,听到柳下惠的道德与为人,胸襟狭小的人,心胸也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做人也会厚道起来,充分体现了柳下惠的人格魅力。
 

  柳下惠在国与国之间,主张“和”。鲁僖公26年(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他为此出谋划策,以尊先王“世世子孙无相害”,而片言退兵,避免了一场血战。柳下惠为官,秉持正道,孟子赞扬他:“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


    我觉得廉政要学柳下惠,和谐要学柳下惠,诚信要学柳下惠,办学要学柳下惠,爱国要学柳下惠……

 

    教师节之际,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倡导人人学圣贤,弘扬柳下惠美德,让“柳下惠之风”劲吹!但愿中华民族腾飞,公平公正,国富民强,屹立于世界之林!(柳哲撰稿)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柳哲
 
第31个教师节之际,不禁缅怀孔孟推崇的“百世之师”、“圣之和者”的古之圣贤——柳下惠!我读过不少介绍孔子的著作与文章,都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等,对于这些说法,我并不能苟同。我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最起码也是早于孔孟一二百年的创办中国私学的先驱者。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已是举世公认。关于“孔子是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我是在研究了一大批近年发现的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才产生怀疑的。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我所发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任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还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这就是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的由来。
  山东平阴、莱芜等地柳下惠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以及柳下惠后裔柳明瑞等人提供的资料发现,柳下惠生前一度创办私学、教书育人,并且著书立说,影响深远。
  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编的《和圣年谱纪事》以及《展氏族谱·圣祖年谱》,就记载了柳下惠从事教育的内容:“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的记载相同。
  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3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的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的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记载:“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以上文字记载,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他生前就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故对其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的国君鲁文公,经其批准同意,果如其愿,他被安葬在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者也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教育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已经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据《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下记载:“八儒:二子没后,散于天下,设于中国,成百氏之源……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仲梁(良)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
  这里提及的“仲良氏之儒”,岂非就是柳下惠门人施仲良为代表开创的仲良氏学派呢?如果是的话,足见柳下惠的道德学术,对于后世的影响。
  柳下惠没有与老子、孔子、孟子等圣贤一样的幸运,给后人留下了完整的著作。据《展氏族谱》记载,柳下惠生前并非没有著书立说,其大量著作,却是因“遭秦苛政”,而被“追焚一空”,实在令人遗憾!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有如此的记载:“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作为后人,岂能不扼腕叹息呢?!揭开柳下惠著作失传的千古之谜。
  孔孟在世时,柳下惠子孙家传著作,并未遭毁。作为博学多闻的孔孟,自然有登门请读的机会,他们的著书立说,自然深受其影响。
  《展氏族谱》载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在食邑地,创办过“柳下书堂”,是不争的事实。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兖州和圣柳下惠墓,历经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地方官与乡贤、后裔,无不严加保护,不时筹资重修,得以巍然而立,祭祀不断。康皇出巡,曾路过柳下乘凉,题过一联:“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足见康熙皇帝对柳下惠的仰慕之情。
  遗憾的是,和圣墓毁于当代,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柳下惠的道德学术与高风亮节,包括他创办私学、教书育人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功在千秋!


          柳下惠家族传千年《家范》
                                                                     柳哲
 
     第31个教师节之际,我在一套清道光版本《展氏族谱》上,发现了一篇二千余年的柳下惠家族《家范》,世所罕见,弥足珍贵。过去家谱,往往秘而不宣。该千年《家范》,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家范》一书时,也未及采入该《家范》,以致湮没无闻。现将《家范》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展氏族谱》《世系》中,对柳下惠10世孙展瑞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瑞,字伏图,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
 
     展瑞所撰《家范》,言简意赅,虽然短短80字,却把先祖柳下惠的高风亮节,高度概括,告知后人。
 
    《展氏族谱》始修于柳下惠第8世孙的展迈。家谱这样记载:“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溯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展迈之孙展瑞,后又撰写了《家范》,使家谱更为完整。既有《世系》又有《家范》,代代相传,教育后人。
 
     展迈在《家范》中,以“夫圣妻贤”,赞誉先祖,并非虚言,可谓是实至名归。《家范》开首两句:“派衍周公,宗鲁道范”,交代了柳下惠家族的家世与家风。柳氏出于周公之后,尊奉鲁国“道范”。《家范》接着这样记述:“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概述了先祖柳下惠的主要事迹。“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以孔孟的评价,更加说明了柳下惠人格之高尚。最后四句,“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要求子孙接续祖宗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范》涉及的典故不少,如三黜不去、岑鼎明信、受命却师、蔽贤窃位、三公不易等,由于篇幅的原因,不一一注释,祈请读者鉴谅。


     《家范》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家风、家训以及柳下惠,相信不无裨益。对于《全先秦文》的辑录出版,也是不可或缺的好素材。
 
   作为和圣后裔,不揣浅陋,现整理成文发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关注!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天下柳家人网站 http://www.txljr.com  柳哲寻根咨询热线13051818154)





                      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

                 ——柳下惠著作毁于“焚书坑儒”


                             柳哲

 

      柳下惠,春秋鲁国之“正人君子”,德隆道尊,万世敬仰。孔子称贤,孟子尊圣,是我国的“儒学先驱,道德典范”。孟子赞誉他为“圣之和者”、“百世之师”,可谓是千年一出的古之圣贤!

 

      如此这样一位圣人,今人对于他的了解,却往往只局限于“坐怀不乱”的一个成语,柳下惠成了“坐怀不乱”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怀疑柳下惠是否确有其人。

 

      柳下惠,一生恪守周礼,坚持修身养性。他突破世俗,体暖寒女;士师任上,执法以平;直道事人,三黜不去;斥祭海鸟,以民为本;反对逾矩,以顺训民;心中有信,一言九鼎;授词却敌,消弭战火;从爱出发,以仁止战;倡办私学,教化子弟;著书立说,影响后世……难道柳下惠一生,道德高尚,立德、立功、立言,唯有立德而名传于后。难道柳下惠一生,述而不作,才疏学浅,无力著书立说?这成了千古之谜,一直也没有人能够回答。

 

      20余年来,作为柳下惠后裔,我走南闯北,寻根问祖,搜集柳氏、展氏家谱百余种,经过一番研究,终于揭开了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正值新春之际,不揣浅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根据清乾隆、道光以及民国版本的《展氏族谱》、《河东柳氏宗谱》、《和圣年谱》等记载,柳下惠,54岁,“在鲁教育门人”;64岁,“教育门人,日益众”;90岁,“从游者愈众,担簦负笈而来者,不下百余人”。其教育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已是蔚为壮观。

 

  该族谱对10世孙展瑞有这样的记载:“展瑞,字伏图,瑞祖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惟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柳下惠事迹,被“书以三筴”,而“当途钦仰”!

 

 柳下惠享寿百岁,其弟子当为数不少。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认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晚出数百年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据《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下记载:“八儒:二子没后,散于天下,设于中国 ,成百氏之源…… 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 仲梁(良)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其中提及的“仲良氏之儒”,极有可能是柳下惠门人施仲良为代表所开创的仲良氏之学派,足见柳下惠的道德学术,对于后世的影响之大。

 

柳下惠在著作传世方面,却没有与老子、孔子、孟子等圣贤一样的幸运,给后人留下一部完整的著作。即使片言只语,也鲜能见到。据《展氏族谱》记载,可知柳下惠生前,并非没有著书立说,而是其大量的著作,却因“遭秦苛政”,而被“追焚一空”,实在令人遗憾!

 

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展氏族谱》。其中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这样的记载:“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揭开了柳下惠著作失传的千古之谜的主要原因。作为后人,观览斯谱,仍扼腕叹息,痛惜不已!

 

孔孟在世时,柳下惠子孙代代相传的柳下惠著作,并未完全遭毁。作为博学多闻的孔孟,自然有登门拜阅或者借读的机会,他们的著书立说,自然深受其影响。

 

柳下惠著作失传,“遭秦苛政,追焚一空”,这是主要因素、也是致命的因素。柳下惠著作的不被重视,可能与他的曾孙展卓一家的遭遇灭门之灾,也不无关系。该族谱记载:

 

“始祖和圣,讳获,字季禽,鲁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谥曰惠。生于故县,长于堰头,葬于故赵村。

二代:喜,鲁公族,上大夫。子一庄叔;晖,子一虞叔。

三代:庄叔,字恪,鲁公族,上大夫,与季文子同朝,季氏专政,不能有为。子二:大闲,被害;卓。虞叔,子二:既辅、明吾。

四代:大闲,被害,无子;卓,字孟立,鲁公族大夫,与公子子仲相交善,遭南剻之叛,平子怒,子仲因误卓与同谋,戮其满门,临难大呼:‘无辜受戮,天其鉴之,凡我族人,倘有漏网,勿仕宦途’。子二:淇、溱;既辅,被害;明吾,被害。

五代:淇,被害。溱,在外戚家,闻凶变,逃于齐,改姓柳。子二:如心、念祖。

六代:如心,归鲁复姓,子一岐;念祖,未归鲁,姓柳。其后有仕于秦者,家于河东者,迁居解县者,散处远乡,不便合谱,故谨记其事,使族辈知柳展一本,同体之由也。” 

 

根据以上内容记载,可知柳下惠曾孙展卓,因为与公子子仲相交善,而后蒙冤罹难,遭遇灭门之祸。根据族谱所载,被杀的就有5人,唯一一个漏网躲过杀身之祸的是柳下惠5世孙展溱,由于当时他在外戚家,听到凶变后,逃避到齐国,改姓柳,生了两个儿子。时局缓和后,长子柳如心,回到了鲁国,恢复展姓,成为现在展姓的祖先,另外一个儿子柳念祖,仍姓柳,可能是现在柳姓的祖先。 

 

家族遭遇变故,全家蒙冤罹难。偶有逃亡在外者,也是流离失所,柳下惠的著作,其命运可想而知。经过这次变故,柳下惠的著作,幸存于世,能够传至15世孙展孚的手上,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但最后,仍没有逃过暴秦的“焚书坑儒”,柳下惠及其家族,仍遭受厄运,在劫难逃,悲哉也夫!

 

我有时也在想,随着考古事业的兴起,柳下惠的著作与思想,他的片言只语,留存于世的可能性,应该还是有的。这次“清华简”的发现,以及各种古老家谱从“秘而不传”,到“对外开放”,相信对于周公的文化传人、道德典范柳下惠的研究,一定有所助益,以告慰先祖柳下惠的在天之灵!(作者系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世界姓氏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护墓老人与柳下惠墓
  
                                                                 柳哲
  
  记得前几年,《河南商报》曾以《一位老人和柳下惠的十年》为题,报道了一位七旬五保户老人孙运志先生,义务守护柳下惠墓园而病倒住院的一则新闻,被海内外数百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篇报道,同样也引起了作为柳下惠后裔包括我在内的高度关注。我在第一时间,以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理事长的名义,致信中共濮阳县委书记郭奎立(现任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吉子文,倡议“学习孙运志,学习柳下惠”,“学和圣,促和谐,圆梦想”。我在信中如此写道:
  
  “今日《河南商报》,以《一位老人与柳下惠的十年》为题的整版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柳氏宗亲看到报道后,无不感动万分。惊闻十年义务看管和圣墓的孙先生病倒后,我已经委托濮阳柳氏宗亲与有关人士,就近代表海内外柳氏宗亲,看望慰问孙先生,祝愿他早日康复。同时恳请濮阳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于百忙之中,慰问看望孙先生,并大力宣传其无私奉献,爱护文物,敬慕圣贤,赓续传统的先进事迹。建议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孙运志,学习柳下惠,开展‘学和圣、促和谐、圆梦想”系列活动,以期早日修复柳下惠墓,打造全国和文化基地。但愿不久之将来,柳氏后裔与各界人士共同祭拜和圣,让柳下惠道德深入人心,让和圣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祝柳氏根祖地濮阳发展突飞猛进,祝愿濮阳社会和谐、繁荣昌盛!”
  
  
  我将这篇报道,及时转发给了海内外有关宗亲,并号召海内外柳氏宗亲,学习孙运志先生,缅怀先祖柳下惠,为复兴柳氏家族,弘扬和圣文化,重修和圣陵园,振兴中华民族而竭尽绵薄之力!
  
  柳下惠,诚信明礼,以和名世,,“用行舍藏”,“三黜”不去,“坐怀不乱”,道德楷模。《论语》记载:“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他做法官,公正断案,正直办事,多次被撤职。孔子称誉他是一个贤人。孟子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并列为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故谓之“和圣”。他以自己和合的高风亮节,陶冶人们,“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胸襟狭小的人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厚道起来,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操守与人文素质。在国与国之间,他主张“和”,鲁僖公26年(前634年)齐攻鲁,他作为大夫,以尊先王“世世子孙无相害”劝齐兵退,取得和的效果。柳下惠不因为做大官变其德操,坚持其正道。因此,被孟子称誉为“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孟子·尽心下》),堪为“百世之师”。
  
  据《展氏族谱》记载,柳下惠还是我国最早倡导私学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化工作,桃李满天下,他的学问影响后世,孔孟深受其影响。据该族谱记载,据该族谱记载,柳下惠15代孙展孚在先祖著作被毁时的悲痛之情,“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后世极难看到柳下惠的著作,也许与这次“焚书坑儒”有关。
  
  作为柳下惠的后裔,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柳斌杰,对先祖柳下惠更是推崇备至。他曾写过一首《柳下惠颂》,赞颂自己的祖先柳下惠:“炎黄骄子,柳下惠公,首倡和谐,荫护百姓。为官刚直,爱民如亲,道德文章,后世传诵。君子仁慈,誉满乡邻,孔孟称颂,天下‘和圣’。吾氏先辈,国之光荣,今畅和风,兴邦富民!”
  
  作为没儿没女,年已古稀的老人,不计报酬,只是出于对圣贤道德的仰慕,十年如一日,看管和圣墓,其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让我不禁想起,全国各地经常出现名人墓被盗的报道,屡见不鲜,文物破坏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精神立,民族强,梦想圆!那些盗墓掘坟者,为了几个破铜钱,尽然不要礼义廉耻,实在是我们时代的悲哀!护墓者孙先生,他虽然地位卑微,但他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守护者,文物的看护者,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来好好学习孙运志,好好学习柳下惠。让“十八大”与今年“两会”精神深入民心,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要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繁荣,精神强大!
  
  令人欣慰的是,曾被盗墓贼光顾的荒凉的柳下惠墓,在柳斌杰、柳斌、柳传志等柳氏族贤的关注下,在濮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和圣陵园如今已经修缮一新,柳下惠墓碑已经重新竖立,足可告慰柳下惠于九泉之下,护墓老人的孙运志先生的十年默默奉献,总算没有付之东流水!

(作者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柳下惠“坐怀不乱” 新说
                                               柳 哲


    妇孺皆知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主要见于元代文人胡炳文在《纯正蒙求》(卷上)的记载:“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的记载:“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柳下惠后人世代相传的《展氏族谱》,其记载更还原到具体人物、时间、地点、对象、情节、评价等等,其可信度更高。进而说明柳下惠“坐怀不乱”,并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柳下惠慈悲仁爱、乐于助人的高尚美德,不愧是一位“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的道德典范!

  该族谱记载道:“桓公十六年乙酉,和圣,年二十五岁,六月十八日,尝独行至瑕邱城东坡野,遇雨持盖坐,有少妇文曲英氏,四顾无避雨处,招之同坐。妇不得已,坐于怀间,惠毫不为意。其介如此,廉非止廉,于财也必更廉于女色,是以清廉风闻。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也。”

  据查,桓公十六年乙酉(公元前696年),这一年,柳下惠25岁。根据《和圣年谱》、《圣祖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柳下惠娶妻姜氏,时年20岁。故事发生在柳下惠结婚后五年。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瑕邱城东坡野”。据史料记载:“瑕邱,古县名,春秋为鲁负瑕邑,西汉置瑕邱县,治所在兖州之东北。晋废。隋复置”。由此可知,“瑕丘城东坡野”,当在今之兖州境内。

  据嘉靖《开州志》(河南濮阳)记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云:“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名瑗)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柳下惠帮助之对象,是一位“少妇”(已婚的年轻女子),名叫“文曲英氏”。文曲极有可能是地名,抑或是姓氏的郡望。“英氏”,古老的姓氏之一,如今人口却不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英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古国名为氏,大禹赐姓。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兴国村,约有800位英氏后人。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山东费县英家疃迁徙到现在的居住地。

  作为柳下惠后裔,20余年来,我搜集了展氏、柳氏家谱百余种,精心研读,颇有所获。如今,我郑重公布乾隆抄本《展氏族谱》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新说法,提供学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真实版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相信可以澄清某些人士的不实之词与臆测之说。孔子称贤、孟子尊圣的千古圣人、百世之师——柳下惠,他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力量,必将垂范古今,万世敬仰。
 
   
 (作者系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莫逆之交的柳下惠与孔子后人
                                                            柳哲
  
    柳下惠与孔子后人,曾为“莫逆之交”,可谓闻所未闻。柳下惠与孔子,乃鲁国古代之圣贤。孟子写过一篇《盗跖》,柳下惠与孔子有过一段精彩对话,后人都以为他们是同时期的人,其实不然。柳下跖亦非柳下惠之弟,孔子比柳下惠晚出一百六十余年。孟子所写的是寓言,是历史小说,不能完全当真。
    
    《史记》记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论语》与《孟子》,无不言及柳下惠。孔子称贤,孟子尊圣,可谓推崇备至。孟子尊柳下惠为“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故称“和圣”。
    
    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见诸于《论语》的记载。《论语》中提及柳下惠的就有数处。现抄录如下: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虽然未及与柳下惠结交,但他却有机会读其书,并有机会与柳下惠后人相往来,但缺乏直接的史料证实。不过,现存曲阜孔府档案中的乾隆版的《展氏族谱》,却有一段重要记载,见证了柳下惠19世孙展立与孔子16世孙展均及其族人孔光,曾为“莫逆之交”,时称“四知”。该族谱的发现,对于研究柳下惠、孔子思想及其家族的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氏族谱》(清道光8年)对柳下惠19孙展立有这样的记载:
    
    立,字于礼,别号逸山。赋性廓达好施,尤好结纳,素与孔子十六世孙均及其族人孔光、邑人朱云,最相契,号曰“四知”,称莫逆焉。后光与朱云皆仕汉,逸山独家居自娱,至成帝绥和二年,以孔光为丞相,光每致书逸山,使赴都,弗就,卒强起之。至平帝元始元年,以孔光为太师,斯时王莽篡迹已著,逸山当语光曰:“士贵见几,此其时乎?”时光迫于莽,而不能决,逸山遂与朱云谋诡计焉。且闻山左,连年大旱,又有蝗虫之灾,室如悬磬,野无青草,至人相食,兼又瘟疫流行,死者无算。及归访旧,半为鬼。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乡曲寥寥几无人矣。而逸山眷属,幸托孔氏,得以存活。
    
    看毕族谱,疑信参半。我对谱中提及的孔均、孔光、朱云三位人物,进行一番考证后,确有其人,而且谱中所载内容,可以弥补正史之不足。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的这三位人物,有这样的记载:
    
    孔均,字长平。孔子十六世孙,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西汉鲁人。他好学多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孔光,字子夏,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十四代孙,中国西汉大臣。以明经学,不到20岁被举为议郞。他为官严守秘密,坚持原则。曾任御史大夫、廷尉,于法律颇为擅长。一度罢相,后又复职。公元5年(元始五年),孔光病故。
    
    朱云,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字游,原居鲁地,后移居平陵,当过陕西槐里县地方官。汉成帝时,朱云进谏忤旨,被御史拖出宫殿斩首。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皇帝下令,不换断槛:“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这是成语“朱云折槛”的典故。精研《周易》、《论语》。元帝时,与少府五鹿充宗辩论易学,获胜,遂授博士,迁任杜陵令,后为槐里令。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成帝时,廷劾丞相张禹为臣。晚年教授生徒,年70余,卒于家。
    
    我查《孔子世家谱》世系,孔均确为孔子16世孙,而孔光却 未载,只能属于“族人”。百度百科称孔光为孔子14世孙,不知何据?恐非非直系,抑或是14世族孙,有待于进一步查考。《展氏族谱》称孔光是孔均族人是对的。至于朱云,原居“鲁地”,这是对的,但鲁地何处,这可根据《展氏族谱》的记载,可以确定朱云为鲁国曲阜人。
    
    鲁国有四君子,为莫逆之交,号为“四知”,他们是展立、孔光、孔均、朱云,这是正史所未见载,更是弥足珍贵。
    
    据查家谱,目前浙江义乌朱氏,系朱云后裔,可见元代医学大家朱丹溪,也是朱云之后人。《展氏族谱》的发现,对于朱氏后人,了解其先祖朱云,至为重要。
    
    根据该族谱记载,当时鲁国曾遭遇旱灾与蝗灾,兼又“瘟疫流行”、“至人相食”的悲惨程度,实在是世所罕见,而展立眷属,幸得孔氏援手,才得以幸存。这对于研究灾变史,也有所助益。
    
    
    《展氏族谱》(民国5年),对柳下惠20代孙,有如下的记载:“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山东大旱有蝗虫兼有瘟疫,人死七分,逃灾者,十有八九,齐鲁几无人矣。”从上可知柳下惠20代子孙,曾遭遇天灾人祸,子孙几乎因灾荒与瘟疫死绝。据家谱记载,20代子孙,共55人,明载病亡者31人,无后者22人,有后者,仅仅5人。21代,仅有13人(无子者,仍有4人),比前代锐减了四倍。该族谱对21代孙展武,有如下记载:“展武,字国柱,号绍光,公性至孝,因父多疾,乐意岐黄之术,随精于医。”也许因为展武的精于医术,加上孔光与孔均等的关照,展氏族人才未因瘟疫和大旱而亡绝,展氏一脉才得以延续,三千年的展氏族谱,因此才得以保存,可谓是家族之幸、民族之幸!



                      寻根问祖家谱梦
 
                                                                                         柳哲




  我是一名“家谱迷”,痴迷于家谱研究,已经二十余年,收藏家谱,数以千计,寻根问祖,乐趣多多。


     对家谱的迷恋,源于儿时。上小学时,老师评讲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次听到家谱这个名词。从有学问的大伯那里,打听后,才知道什么是家谱。连繁体字都不认识,怎能读懂家谱?望着残缺不全的家谱,只有摇头叹息。

     高中毕业后,得到一套17卷的完整《蜀山柳氏宗谱》,终于领略了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大喜过望,自己竟然还是“坐怀不乱”的和圣柳下惠后裔,元代大儒柳贯,是我的21先祖。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寻根问祖的志向,也由此而定。

    当时村中的人,对祖先知之甚少。没有人知道先祖柳贯墓地的具体位置。我手捧家谱,爬上荆山,荒山野岭中,依稀可见的小坟包前,我痛哭失声,发愿重修先祖墓园。

    在我的倡议下,1992年12月2日,家乡成功举办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并先后重修了墓园,建造了纪念馆,《柳贯诗文集》、《蜀山柳氏宗谱》也相继问世。


    先祖柳贯曾在京城为官多年,先后担任国子助教、博士、太常博士、翰林院待制等职。循先祖之足迹,1996年3月,我只身来到北大旁听。


    游学期间,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撰写了数万字的长文《梦里时时问故乡——我的寻根问柳梦》,发表于互联网,得到海内外柳氏宗亲的响应与支持。血脉相连,心灵相通,一家亲的和谐气氛,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从研究一家之谱,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我历尽艰辛,排除万难,追根溯源,研究家谱,一猛子扎进去,就是二十年。从我的出生地浙江金华,一直寻根到柳氏发祥地河东(今山西永济),柳氏鼻祖柳下惠有渊源的河南濮阳、山东兖州和泰安等地。柳宗元的出生地与归葬地西安,柳公权的故里与卒葬地陕西铜川耀县,柳永的卒葬地与后裔聚居地江苏镇江,柳亚子故里江苏吴江等地,无不留下我的足迹。2004年元旦,第一次在山西永济虞乡,发现千年“柳门空石”时,情不自已,痛哭流涕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如昨。


   为了研究家谱,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到图书馆,查阅家谱,到小山村,调查寻访。为了研究柳传志的家谱,我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里,早出晚归,泡在国家图书馆,抄写《京江柳氏宗谱》;为了寻找著名画家柳子谷的家谱,辗转数千里,在江西玉山的穷乡僻壤里,终于找到他儿女梦寐以求的家谱……


    为了弘扬柳氏文化,先后参与策划举办了柳下惠诞辰2725周年纪念大会、柳宗元文化节、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柳公权逝世1140周年纪念大会、柳下惠研究院成立大会、和圣柳下惠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和圣柳下惠思想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指导各地柳氏家谱的编撰,《中华柳氏通谱》正在筹划之中,并出版了《柳氏名门》等著作。


     2005年7月16日,与数十位家谱研究专家与家谱爱好者,起草并联名发表《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

     近年来,我在京发起创办了世界姓氏文化促进会、中华姓氏大讲堂,与有识之士,共同致力于中国家谱文化复兴事业!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天下柳家人网站 http://www.txljr.com  柳哲寻根咨询热线13051818154)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7号柳哲,邮编:100093
  手机:13051818154,QQ130518188,caojuren@vip.sina.com
 



             

上一篇:西安日报:蓝田柳家村后裔家谱引发柳公权墓    下一篇:纪念浙江浦江元代大儒、先祖柳贯诞辰745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免责声明:
  本栏转载相关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本身为转载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1746646817 Email:1746646817@qq.com
 柳氏新闻
· 书法家柳长忠在上栗小水柳氏宗祠清
· 祭先祖和圣柳下惠文
· 高风亮节 死而不亡——缅怀原国
· 沉痛悼念柳斌宗长:各界共缅合族同
· 齐心协力兴家族 携手奋进新时代
· 鼠年不易牛年牛
· 发扬三大精神,实行五道志愿!恭贺
· 梦里时时问故乡——凭吊大唐宰相柳
· 柳宗元遗恨长安
· 柳下惠长寿书著失遗考——《素书》
 柳下传人
· 柳下惠“坐怀不乱” 新说
· 护墓老人与柳下惠墓
· 柳下惠著作失传之谜
· 柳下惠家族传千年《家范》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 让“柳下惠之风”劲吹
· 陕西蓝田后裔家谱引发柳公权墓之争
· 姓氏文化专家发现韩国柳氏根在河南
· 莫逆之交的柳下惠与孔子后人
· 中国“私学”先驱——柳下惠
 柳氏通谱
· 《河南日报》:“和圣”柳下惠
· 柳 下 惠 的 长 寿 秘 诀
· 2020年5月30日《澳门日报》
· 柳下惠后裔在京研讨先祖和圣柳下惠
·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参与支持在北大
· “胶东郡望”:十世封侯的高疃柳氏
· 柳氏家谱目录
· 男子自称柳下惠后人来南昌寻同宗(
· 家谱寻根 给自己找个位置(组图)
· 揭开柳下惠家谱之谜
 友情链接
聚韩网 | 中华姓氏大讲堂 | 柳河东集 | 濮阳柳氏文化专题 | 李氏网 | 柳宗元文化专题 | 万家姓柳姓专题 | 中华大族谱

网站简介 | 广告合作 | 招聘信息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天下柳家人qq群81675324

天下柳家人网站http://www.txljr.com

咨询热线13051818154(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