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庆贺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二十年暨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柳志成宣读《中华柳氏通谱倡议书》,正式启动中华柳氏通谱工程,组建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邀请海内外柳氏宗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盛举!


 中华柳氏通谱倡议书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国家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中国家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传家宝”,是我们敦亲睦族的“核武器”。
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记录在中国家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的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据有关专家论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编修体例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著名。元代著名学者柳贯曾说过:“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柳贯诗文集》)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中国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玭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完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后,还专门整理了《家范》一书,劝化百姓,修身齐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不少谱牒内容,使史书更正确与完备。
可惜,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 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
在当时还好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孝子贤孙,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将许多家谱和文物秘密保存下来。使得中华家谱文化,能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文革对家谱、文物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革命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40年,不少领导和群众仍把重修家谱当成“封建”行为,加以阻止和打击。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以为重修家谱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有的甚至还出面反对。错误观念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通过宣传,让大家对家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支持全国如火如荼的重修家谱活动。
盛世修谱!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百家姓氏宗亲联谊活动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拨乱反正”,先是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整理出版接二连三,家谱研究书籍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我们这些寻根爱好者准备为中国家谱文化复兴献计献策,联手推出系列姓氏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以推动中国家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炎黄子孙要慎终追远,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依然雄风犹在,近百年中,虽遭外侵内乱,曾经千疮百孔,但数十年来,中华文化正在前所未有的恢复和重建,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拉帮结派”、沽名钓誉、过度浪费、重男轻女等封建陋习,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保护国粹,又要舍弃糟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中华柳氏,源远流长,始于黄帝,食邑柳下。惠公和圣,孔孟推崇,夫圣妻贤,千古流传;卫贤柳庄,社稷之臣;秦末柳安,河东发祥。元景世隆,名震于世;子厚宗元,文擅天下;公权诚悬,心正笔正;柳永三变,人清词清;柳开绍先,复古兴道;柳贯道传,儒林称雄;诒征亚子,文坛翘楚;斌杰柳斌,勤政为民;柳传志善,强国富民。柳氏名贤,群星璀璨。先祖懿德,后世垂范,忠孝传家,诗书立世,宗鲁道范,光耀千秋!
习主席的讲话精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体现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家国”文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盛世修谱,家族振兴,家风传承,乃百姓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积极推动民间修家谱、建祠堂、学家训、传家风的系列家族文化活动。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 “家家修家谱,人人学家训,个个传家风”!有国才有家,国富则民强,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柳氏家族,有着悠久而优良的家风,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引领下,在家族内,广泛开展学习家训、传承家风的公益活动,从自身一言一行做起,让柳氏先祖的高风亮节,照亮每一位柳氏子孙的心灵!
编纂《中华柳氏通谱》,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如今,不少姓氏通谱已经率先告竣,还有一些姓氏也正在紧锣密鼓编修中。柳氏家族光耀千秋,全球宗亲热情高涨,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编修通谱恰逢其时。
由于柳氏家谱,残缺不全,要如孔孟颜曾家族一样,统一全族辈分,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编纂柳氏大通谱,我们可以每一个家族,就地统一辈分,把家谱的谱序、传记、铭文、家训等珍贵史料,汇编成总卷。各个地方编修分谱,总会统一封面,依次展开。在适当时机,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创建中华柳氏家谱馆(中华柳氏通谱馆)!把各地珍藏的家谱原件(或复制件)以及新修的家谱,捐赠给家谱馆(通谱馆),统一保管与展示,为宗亲查阅家谱提供方便,并供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之用。柳氏家谱数字化,势在必行,只要经费允许,可以全面展开,建立权威的中华柳氏通谱网,真正实现一键在手,寻根不愁的最终目的,并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中华柳氏通谱梦,不仅仅是个人梦想,更是全球数百万柳氏宗亲的共同梦想!让我们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成立专门的通谱编修机构——中华柳氏通谱编纂委员会。落实场地,广延人才,统一规划,借鉴经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无私奉献,早日完成通谱,圆我柳氏梦想。
恰逢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二十年,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湖口胜利召开,相信这在柳氏宗亲联谊事业的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是一次总结,更是一个新起点,新开端。总会选择这一天,正式在有“陶渊明第二”之称、宋代大清官、王安石侄女婿、河东柳氏先祖柳勅隐居地的江西湖口,号召全球柳氏宗亲共同编修通谱,启动中华柳氏通谱工程,举办通谱工作研讨会,更是别具意义,影响深远。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2015年6月6日于江西九江湖口
天下柳家人网站 http://www.txljr.com
中华柳氏宗亲联谊总会
QQ一群81675324,总会QQ二群247771906
柳哲QQ:130518188,13051818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