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氏新闻 |
 |
寻根问祖柳升故里行——明代安远侯柳升墓葬之谜 |
发表日期:2015/4/24 新闻来源:天下柳家人 |
明代安远侯柳升墓葬之谜(明代安远侯柳升魂兮归来)
柳哲
 
清明之际,寻根问祖。刚探访完明代安远侯、著名军事家柳升故里安徽省岳西县柳畈村,相约部分柳氏宗亲,我们又风尘仆仆驱车赶往安徽怀宁县清河社区柳林自然村祭拜柳升墓。
说起柳升,今天的人,恐已百无一二,可谓知者寥寥。其实柳升是一位勇猛超群的军事军,他为国捐躯,堪称民族英雄。他驱除倭寇,让侵略者,四处逃窜,闻风丧胆!
永乐年间,柳升跟随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征虏副将军,赐封安远侯。柳升有勇有谋,战功赫赫,但不幸的是,宣德元年(1426年)与王通等征讨交趾黎利(今属越南)时,深陷埋伏,死于敌手。英宗朱祁镇追赠他为融国公,谥襄愍。
柳升曾统领神机营,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编制的“炮兵”部队,开启了中国热兵器时代,被人称为我国第一位炮兵部队的“司令”。
柳升不仅是一位军事家,他更为明代北京城的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这一次,我访问柳升故里岳西,发现他的家乡就有“菖蒲潭”、“菖蒲河”,如今还有菖蒲镇的建制。而北京城,亦有菖蒲河,看来未必是偶然,应该与柳升的浓浓思乡之情不无关系。柳升把魂牵梦绕的家乡“菖蒲”来命名北京景观,聊可解思乡之愁。近日,我到柳升原籍怀宁柳林村,发现柳林竟然隶属于清河社区,而北京,也有清河之称谓,难道柳升又一次在“假公济私”,为自己谋求乡愁的慰藉!
明成祖即位后,永乐元年(1403年),曾诏“以北平为北京”,称“行在”。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明史•成祖纪》),并命“督军、民、匠造砖瓦”“征天下诸色匠作”,选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直隶等地军士、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北京听役”(《明太宗实录》)。但是,永乐五年(1407年)北京的宫殿却迟迟未动工兴建。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壬申,明成祖决意迁都北京,“工部奏请择日兴工”,营建北京宫殿。明成祖“以营建事重”“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第二年二月壬申,“命泰宁侯陈董建北京,柳升、王通副之”。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月,“以迁都北京诏天下”。北京郊庙宫殿,“通为屋8350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建成(《明太宗实录》卷103、104、107、108;《明史•成祖纪》)。这其中,柳升出力甚多,贡献甚巨!柳升不失为北京城最初建设的大功臣,不能被历史所遗忘!
关于柳升墓葬,说法不一。他战死疆场,皇帝心痛如绞,赔以金头,分葬99处之多,我认为这是传说,并不可靠。柳升后代传留下来的《河东柳氏宗谱》,倒是真实可信。
根据柳艳舟博士介绍,他们的家谱,对柳升有这样的记载:“公讳升,字东望,号攀鳞,永乐六年封安远伯,八年晋安远侯,子孙世袭,宣德二年八月十八日殁于王事,赐葬原籍安庆府怀宁县柳林,正统十三年,追封融国公,谥襄憨,子孙世袭爵禄”。
柳升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岳西县田头乡柳家畈(原柳畈乡)境内。根据族谱记载,“吾祖之迁怀者,自森公始,迁潜者,自鼎一公始,传四代汝升公,封安远侯,世袭罔替”(见《河东柳氏宗谱》四修序)。“(元至正初)我祖森公携子鼎一,亦弃桑梓而迁安庆府之怀县,地名清河而居之”“伯祖元公,授行省左丞,至正甲午葬清河屋后,所生子世袭千户,崇阵亡,明太祖二十一年,赐葬北之良乡县,袭伯父爵,升公请封奉国大将军衔职。自怀邑清河迁潜邑天柱西之前村而居者,鼎一公也。鼎一公为迁潜始祖,生子仟二、仟三、仟四,仟三生子汝什、汝升、汝修、汝佚。”(见柳氏嘉庆续修宗谱序)。
柳升葬于柳林,家谱记载明确。看坟护墓的李氏家族,至今已有五六百年。他们对安远侯,奉若神明。他们家族墓地,先祖墓一字排开,守护着柳升,代代相传。子孙墓碑,严禁超过侯墓。侯墓如果很小,他们就更小,总之,不得超过侯墓,否则将视为大不敬,也是决不允许的。
清明之际,李家守墓传人,他们兄弟多人,亲自赶往岳西拜访柳升后人,商谈修路与修墓,自筹费用五六十万,可谓精神可嘉!近日,我带领柳氏宗亲十余人,亲自造访柳林村,凭吊先祖柳升墓。侯墓得以保存,欣慰之余,也颇感遗憾。先祖柳升赐葬于此,身后一波三折。侯墓屡遭破坏,或遭强拆,鲸吞,诉讼,械斗,围绕着侯墓的存亡,演绎过一场殊死搏斗。历史总是公正的,邪不敌正,柳升墓没有毁之殆尽。解放后,遭遇破四旧,墓碑被铲平。上世纪80年代,柳氏子孙,筹资重修。一代王侯,墓碑矮小,制作粗糙,不免寒心。他为国捐躯,精忠报国;他武艺超群,百战百胜;他勇猛无比,抗击倭寇;他运筹帷幄,营建北京……
清明之际,缅怀先祖。但愿岳西柳升故里的柳畈,能够重视柳升的研究与宣传;但愿怀宁柳林柳升墓,能够高规格修复!让柳升的事迹,传得更远,让柳升的精神,世代相传!
(作者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
|
上一篇:陶渊明的铁杆“粉丝” ——纪念宋代大清官 下一篇:齐鲁晚报: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墓在兖州? |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
|
免责声明:
本栏转载相关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本身为转载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涉及到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QQ:1746646817 Email:1746646817@qq.com |
|
|
|
 |
柳氏新闻 |
 |
|
 |
柳下传人 |
 |
|
 |
柳氏通谱 |
 |
|
|